不能忘怀的旅程——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屏东分会莅晋参侧记

2017年05月09日来源:台胞之家网

合影留念。

  春意盎然的四月天,杨花飘飞,黄花绽放,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屏东分会参访团莅晋参访。在4月23日至30日为期8天的时间里,16名参访团团员畅游太行风光,感受三晋文化,体验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满满的行程、满满的收获、满满的感动,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团员。

  两岸亲人机场相聚

  23日,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会前任会长梁财坤、现任会长张逢存带领的参访团出现在机场,大家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异口同声说出一句话“老朋友,又见面了!”当晚,山西省海外联谊会和山西省台联共同设宴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值得一提的是专门赶来的台属刘超剑。去年7月,祖籍河南现住太原的台属刘超剑偶然得知台联是服务台胞乡亲的“台胞之家”,便请山西省台联帮助寻找在台湾的大伯。据了解,刘超剑的大伯刘老先生是国民党去台老兵,在刘超剑家经济困难的时候,刘老先生多次寄钱寄信资助和鼓励他读书,刘超剑非常感激。遗憾的是后来因为搬家更换地址等种种原因,与大伯家失去了联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曾多方寻找大伯,想报答大伯对自己的帮助,也想让他们一家人回来看看家乡的巨大变化。在梁财坤的倾力相助下,去年11月11日,刘超剑终于如愿找到了失去联系28年的堂兄刘建国、刘建军,海峡两岸的兄弟相见时相拥相泣的场面让所有人深受感染,刘家兄弟为山西省台联送来写有“架亲情桥梁 圆世纪梦想”的锦旗,感谢山西省台联让两岸失散的亲人重新团聚。今天,刘超剑专门赶来面谢梁财坤鼎力相助的义举。

  晚宴上,宴会的场面轻松热烈,《中国之最》和《外婆的澎湖湾》的歌声共叙亲情乡情。去年有约的老朋友又如约相见,大家由衷感叹,一家人在一起真好,两岸的友谊一定能够永远传承下去。

  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动

  参访团首站来到了太行山上的王莽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奇壮伟的太行山脉,红岩断崖,苍山翠岭,壁立千仞,绵延40多公里的太行山大峡谷,相对高差200米到800米,极为壮观。刀削斧劈般的悬崖,千奇百态的山石,甘甜可口的清泉,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引人入胜的溶洞,遍布群山的林海尽在峰峦涧壑之中。

  面对如此雄奇壮美的风光,团员马姐感慨:“以前一直以为那些壮丽的山水画是画家自己的臆想创作,根本不是真实的景观。今日才明白,大山大水的画作原来都是真实山水的呈现,世界上最高明的画家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

  环保电瓶车盘旋在蜿蜒的太行山腹地王莽岭的山谷中,迎面而来的是儿时梦中的记忆,桃花红,杏花白,连翘黄,随着山风轻轻摇曳,岩熔喀斯特山包前,安静的发居小砖房,悠然地飘着袅袅炊烟,一群长绒山羊在房前屋后缀满野花的草坡上自在的吃草,蓝得可爱的天上飘着怡然的白云,一切和谐自然,浑然天成,好像自古以来,它们就这样和谐地共处着,宛若桃花源,在瞑然遐想间忽见一界石,上书“桃花村”三字,沉浸在“欲辨已忘言”的桃花源中,此乐何极?团员们感叹,以前只知太行雄壮,今日才知太行奇丽秀美,“真的怀疑,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炎黄子孙拜谒炎帝

  参访团又来到炎帝陵拜谒。炎帝陵位于山西晋城高平东北17公里处的庄里村,俗称“皇坟”。 据考证,高平神农炎帝历史遗存最为密集、碑记石刻最为翔实,民间祭祀活动源远流长,历朝历代史书记载炎帝在高平活动的文字十分丰富,历史文脉根源清晰可见。

  这里山川秀丽,风景优美,陵区周围东、西、南三面沟壑纵横,北面丘陵起伏,青山映翠。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就长眠于此。投资2.3亿元的高平炎帝陵修复保护工程主体部分已经全部完工。沿着中轴线一路向上,听着导游讲解神农氏教稼穑、制农具、创时历、挖水井的故事,感怀远古先祖对于人类农耕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令人感佩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大家感慨良多。

  相传每年阴历四月初八是炎帝的生日。去年,两岸同胞在这一天共同举办了“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典礼”,在晴空万里的天气里,3000多人在此举行庄重的典礼。当来自台湾的信众跪在台阶前,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大雨倾盆,大家认为这是炎帝看到了久未谋面的子孙时泪如雨下,跪在地上的台胞们感慨,“不知是雨水模糊了我的双眼,还是泪水遮住了我的视线”。

  围着先祖的陵寝,团员们仰望坟冢,思绪万千,袅袅香烟中,顶礼膜拜,喃喃自语,远古的先人,我们来啦!再过几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四月八,第二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祭拜典礼将如期进行。

  赞两岸共同守护文物的回归

  4月29日上午,参访团来到位于太原市汾河西畔的山西博物院(馆)。该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院之一,是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有珍贵藏品约40万件。馆内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

  一进大门,所有的人都惊呆了,真的是太巧了。原来,漂泊台湾二十载的唐代邓峪塔身回归故乡,正在山西省博物院展览。邓峪石塔原来在山西省榆社县邓峪村,是一座唐代石雕彩绘四面佛造像塔,砂岩质,高3.2米,圆座方柱形,自下而上由底座、塔身、塔檐(带平座)、塔刹四部分套合而成。塔身四面雕刻的佛像造型端庄,面形圆润,体态丰腴,神情沉稳,衣纹流畅,体现了盛唐造像的鲜明特点,一些细部处理,具有突出的开元时期风格,显示出大唐盛世的文化与艺术气魄,对于研究唐代佛教艺术与雕刻艺术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石塔塔身于1998年不幸被盗,后辗转流落至台湾,由信众捐赠给中台禅寺。开山方丈惟觉长老得悉石塔来自山西后,遗愿将其捐赠返还。后经两岸有关方面通力合作,流失海外二十年的石塔塔身终于重归故里。4月16日,邓峪石塔塔身回归入藏仪式在山西博物院举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龙明彪、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山西省政府副省长张复明、捐赠方台湾中台禅寺见灯大和尚、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榆社县人民政府政府县长韩军共同为塔身揭幕。

  石塔塔身的回归,因于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缘于中华文化强大的感召力,是留在两岸民众心间、载入两岸文化交流史册的又一标志,在海内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有利于倡导两岸同胞共同保护中华文化遗产,推动更多流失文物回归祖国。团员们围着石塔瞻仰膜拜,合影留念,纷纷表示,“这次来得真是太巧了。”

  行程即将结束时,一位团员感慨到:总有一些人是我们不得不思念的,总有一些往事是我们不能不铭记的,总有一些风景是我们永远留恋的,总的一些心愿是我们不能忘怀的。(文/樊彩萍 图/梁志华)

合影留念。

[编辑:王亚静]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