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两岸协商谈判30年回顾与展望

2017年08月14日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8月14日北京讯 2017年是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开启交流交往30周年,《两岸关系》杂志特开辟专栏,刊发系列报道,抚今追昔,向两岸关系过往致敬;瞻望未来,对两岸关系前途充满希望。以下为《两岸关系》杂志2017年第8期刊发的系列报道(之三)——两岸协商谈判30年回顾与展望。文章全文如下。

  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

  ——两岸协商谈判30年回顾与展望

  严 文

  推进协商谈判与深化交流合作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两岸打破隔绝状态30年来,两岸交流合作蓬勃兴起,两岸协商谈判应运而生。一方面,两岸交流合作衍生的各类问题为两岸协商谈判不断提出新要求新挑战;另一方面,两岸协商谈判取得的各项成果又为两岸交流合作不断提供机制保障和不竭动力。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动两岸关系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开展两岸协商谈判,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由之路。中央对台大政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主张通过两岸协商谈判,逐步解决彼此间的问题,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陆方面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台湾方面关心的各种问题都可以谈。协商谈判可以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谈判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议题是开放的。不管台海风云如何变幻,大陆方面积极促进两岸协商谈判的方针政策一以贯之,并且不断与时俱进,逐步丰富完善,更加切实可行。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即公开表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1983年,邓小平同志在阐明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设想时,针对台湾的现实情况,指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举行国共两党平等谈判,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90年代初,为适应80年代中后期台湾社会、政治发生的变化,江泽民同志正式提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提出分步骤进行谈判,第一步先谈“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呼吁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并针对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商谈提出了“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进取”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就对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两岸协商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展现了大陆方面愿意为破解两岸政治难题进行努力的决心和诚意,也为两岸协商谈判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在中央对台大政方针指导下,两岸协商谈判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1987年之前,由于台湾当局顽固奉行“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两岸协商谈判无从谈起。1987年底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随即兴起,衍生出许多需要通过协商解决的具体问题。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两岸有关方面曾就处理两岸人民交往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过零星的接触与商谈。1986年,为妥善处理台湾“中华航空公司”B198号货机机长王锡爵驾机在广州降落、要求在大陆定居事件,经中国民航两次电邀,台湾当局同意华航代表与中国民航代表进行商谈,达成有关协议。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有关方面就处理具体问题进行的第一次公开商谈。1990年9月,为杜绝台湾军警以非人道做法遣返大陆私渡人员导致重大伤亡事故重演,两岸红十字组织在金门举行商谈,就解决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的居民和刑事嫌疑犯或刑事犯的遣返问题进行协商,并签订“金门协议”。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分别授权的民间团体签订的第一个书面协议。

  但是,两岸有关方面就个案进行的零星接触,显然已无法满足两岸形势发展的需要。台湾民众要求台湾当局改变不合理政策与做法、解决两岸交往中自身权益问题的呼声日益高涨。面对各方压力,台湾当局被迫放弃早已不合时宜的“三不政策”。1990年11月21日,台湾方面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接受台湾当局委托、授权与大陆方面联系和协商,处理“涉及公权力”的两岸事务。在此前后,大陆有关方面表示愿意与海基会接触,同时表示愿意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事务性、经济性商谈,实事求是地解决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为实现两岸政治谈判逐步创造条件。

  1991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确立了与台湾海基会进行制度化接触商谈的渠道。海协会根据有关方面授权,坚持以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1992年11月,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经两岸双方分别授权,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达成,确立了两岸商谈的政治基础,为两会开展协商并取得成果提供了必要前提。

  “九二共识”达成后,两会协商迅速取得突破性进展。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以民间名义首次公开进行的会谈,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以后,海协会提出全面落实《汪辜会谈共同协议》各项商谈时间表,与台湾海基会就议定的事务性议题进行商谈。但是,台湾方面企图通过事务性商谈达到制造所谓“两岸分裂分治”“两岸为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目的,不断给事务性商谈设置政治障碍,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遭到海协会明确反对,两会议定的各项事务性议题历经多次商谈始终得不到解决。

  为推动两岸商谈进程,打破《汪辜会谈共同协议》无法落实的僵局,并为政治谈判创造条件,大陆方面积极倡议并推动举行第二次汪辜会谈。但就在会谈将要举行前夕,李登辉于1995年6月赴美进行制造“两个中国”的分裂活动,造成第二次汪辜会谈不能按计划进行,两会各层级商谈被迫中断。

  1996年3月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后,大陆方面继续争取实现政治谈判与政治对话。为创造两会接触商谈的条件和气氛,1998年10月,汪道涵会长邀请辜振甫董事长在上海会晤,为开启两岸政治对话做了重要尝试。会晤达成四项共识,包括两会进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对话,汪道涵在适当时候访问台湾等。

  然而就在两会原则确定汪道涵于1999年秋天访问台湾并妥善准备和安排相关事宜时,李登辉于7月9日公然抛出“两国论”分裂主张,严重破坏了两会商谈与对话的政治基础,导致两会协商被迫再次中断。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九二共识”,加紧推动“台独”分裂活动,更是导致两会协商长时间无法恢复。

  2000年以后,大陆方面在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活动的同时,高举两岸对话与谈判的旗帜,积极推动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重开两岸协商谈判。授权海协会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党派、团体和代表性人士开展交流与对话,讨论稳定与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直接“三通”、维护两岸同胞权益的办法。同时,通过民间对民间、行业对行业、公司对公司的形式,多次与台湾相关民间行业团体就两岸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问题开展技术性、业务性磋商。2003年开办了台商春节包机,2006年增开了节日包机及货运、医疗专案包机。大陆方面的这些努力,为今后两会恢复协商并取得成果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8年5月,台海局势发生重大积极变化,国民党重获执政权,两岸关系发展实现历史性转折。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积极为恢复协商做准备。5月26日,海基会在产生新董事长后致函海协会,表示“期望两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早恢复制度化协商”。5月29日,海协会复函海基会,“同意尽速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两会联系往来与协商谈判”。6月11日至14日,海协会邀请江丙坤董事长率团访问北京,恢复了中断9年的协商谈判。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江丙坤一行时指出,两会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恢复商谈并取得实际成果,标志着新形势下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有了一个良好开端。11月3日至7日,海协会协商代表团首次赴台北会谈,实现了两会制度化协商的重大突破。此后,两会又轮流在两岸举行了九次会谈,分别是2009年4月在南京、2009年12月在台中、2010年6月在重庆、2010年12月在台北、2011年10月在天津、2012年8月在台北、2013年6月在上海、2014年2月在台北、2015年8月在福州。

  两会恢复协商以来共计举行的十一次会谈,签署了23项协议,达成一系列共识。这些成果和共识,拓展了两岸合作领域,丰富了两岸交往内涵,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助力,为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第一,促成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实现两岸同胞为之努力30年之久的心愿。两会先后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这些协议生效后,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直接通邮于2008年12月正式实施。根据相关协议及后续修正文件,空运方面,两岸建立了3条空中双向直达航路,实现空管直接交接。开通了71个客运直航航点和12个货运直航航点,每周客货运航班分别达到890班和84班。海运方面,两岸相互开放85个主要对外开放港口(大陆72个,台湾13个),两岸资本并在两岸登记的船舶,经许可后从事两岸间客货直接运输。两岸航线在直航前后节约里程最多可达2/3,大大压缩航运成本。邮政方面,两岸同意开办直接平常和挂号函件、小包、包裹、特快专递、邮政汇兑等业务,建立了邮政直接业务关系和结算关系。通商方面,2009年4月,两会就大陆资本赴台投资事宜达成共识。6月底,台湾方面正式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两岸经济往来从单向投资发展为双向投资。

  第二,促成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实现1987年底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以来两岸人员往来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两会签署了《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对联系主体、旅游安排、诚信旅游、权益保障、组团社与接待社、申办程序、逾期停留、互设机构等做出规定。协议生效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于2008年7月4日启动,从首批开放的13个省、直辖市扩大到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年6月起开放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开放个人游城市已增至47个。截至2016年底,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累计1800万人次。

  第三,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建设,推动两岸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两会先后签署了《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以及《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等三项ECFA后续协议。其中,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启动了两岸金融合作,标志着两岸经济合作从实体经济发展到金融领域。ECFA是60年来两岸所签署的最重要的一项协议,有力推进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明确了两岸贸易自由化的目标,构建了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早期收获计划中的关税减让和市场开放措施,已使两岸经济发展和两岸民众从中受益。三项ECFA后续协议是针对ECFA投资、海关合作、服务贸易等规定目标进行商谈所达成的单项协议,拓展了两岸经济合作领域,丰富了两岸经济合作内涵。但是,服务贸易协议因为台湾内部原因至今无法生效。

  第四,建立两岸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规范,丰富两岸交往内涵。两会先后签署了《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海峡两岸渔船船员劳务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海峡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海峡两岸气象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地震监测合作协议》《海峡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海峡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在相应领域构建信息通报与交换、业务会面与合作、管理与保护、人员交流与互访等方面的规范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协处等制度化合作机制,为持续拓展两岸合作领域、维护两岸民众利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因台方内部原因,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尚未生效。

  第五,实现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维护两岸交往秩序和两岸同胞权益。两会签署了《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双方同意在民事、刑事领域开展互助,采取措施共同打击双方均认为涉嫌犯罪的行为,互助送达民刑事司法文书、调查取证、移交罪赃、认可及执行民事裁判与仲裁判决等。协议推动了两岸司法互助制度化、紧密化,在共同打击犯罪、维护两岸同胞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两岸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两岸商谈的进程也并非一路高歌。2016年,台海局势发生复杂变化,民进党再度上台执政。由于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中,单方面破坏了两岸共同政治基础,致使两岸协商谈判等制度化沟通渠道中断,两会协议执行机制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两岸协商谈判,既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又经历了数度中断的局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岸关系曲折向前的缩影,更在实践中汇聚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第一,推进两岸商谈必须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达成让双方建立了基本互信,构建了两会商谈的前提和基础。两会商谈和两岸关系走过的道路告诉我们,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双方的互信就能维持,基础就能稳固,商谈就能持续,两岸同胞的福祉就能不断增进。否定或者抛弃“九二共识”,不仅两会商谈会陷入停摆,两岸关系也会发生倒退,两岸同胞尤其是台湾同胞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第二,推进两岸商谈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实践证明,两岸商谈既是善意沟通、解决问题的互动过程,也是加深了解、建立信任的有效方式。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从双方有共同意愿、有合作条件的议题入手,既有利于协商的持续推进,有利于增强两岸民众的信心,也有利于为将来解决政治难题不断积累共识,创造条件。

  第三,推进两岸商谈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两岸同胞是骨肉兄弟,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推动两会商谈,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和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两会复谈以来,商谈的每一项议题、签署的每一项协议,都把为两岸同胞造福谋利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都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理念。从而使两岸同胞得以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使两会协商始终得到两岸同胞的欢迎和支持。

  第四,推进两岸商谈应当坚持互惠互利的基本方向。建立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会商谈,是两岸中国人之间的平等协商,是两岸同胞之间的善意沟通,不同于国与国的谈判,也不是锱铢必较的讨价还价,而是从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出发,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整体和长远利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支持,着眼互惠互利,旨在共创双赢。坚持这一基本方向,两会协商就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能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增添丰富的内涵。

  南宋诗人杨万里《桂源铺》诗云,“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纵观两岸协商谈判史,就是这样一部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历史。30年来,无论台海局势如何变幻,无论两岸关系如何变迁,大陆方面积极促进两岸协商谈判的诚意始终如一,坚定维护两岸谈判基础的立场从未动摇,通过协商谈判增进两岸民众福祉的信念从未改变。我们始终坚信,两岸关系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只能一时阻碍它的进程,却无法根本逆转它的方向。我们也始终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全心全意为民众谋福祉、为台海谋和平。我们的真诚、善意与执着,一定能获得越来越多台湾民众的支持、理解与认同。两岸未来需要通过协商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两岸同胞对两岸协商仍旧抱有热情的期待。大陆方面将继续高举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进两岸协商谈判的鲜明旗帜,为早日重启两岸商谈不懈努力。

[编辑:王亚静]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