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青年台胞成长

2019年04月17日来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河南省台联于4月12日至14日组织开展为期3天的老台胞、优秀中青年台胞联谊活动,本次联谊活动是一次集学习、交流、联谊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邀请了省内近20名的老台胞和优秀中青年台胞参加,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0岁,最小的20多岁。活动得到在豫台胞的积极响应,交流联谊活动不仅有传帮带作用,加深了台胞之间感情,提升台胞参政议政能力,也是让年轻台胞认识了解台联组织的重要途径。

  参访“台湾村”,寻找历史的共同点

  “台湾村”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的上营村,是一个聚居着1200余名高山族居民的村落,因其数量占村人口的一半以上,而被称为“台湾村”。“台湾村”由来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间。清康熙三年,郑成功部将黄廷有感反清复明无望,率部十万余人归顺清廷,清廷封黄廷为“慕义伯”,赐御匾“表率元勋”,并命其自卢沟桥南下屯垦,设行政官兵里,寓兵于民,藏兵于民。黄廷所带马夫“依罗思那”在邓州繁衍生息至今已有13代,逐渐形成今日的“台湾村”。参访团台胞认真听取工作人员的讲解并不时提出疑问,工作人员及时给予解答,参访台胞听后陷入深深的思索当中。省台联副会长陈建国说,身为一名台胞能在这次参访活动中来到“台湾村”我很激动,“台湾村”也是他参加这次活动印象最深的一站。在这里充分的说明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期盼台湾能早日回归祖国。同时希望两岸人民要共同携起手来,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一起努力奋斗。

 

  参访习营,好家风影响你我他

  习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学家习仲勋祖居地。在习仲勋纪念馆里通过导游的介绍,参访团了解习仲勋的丰功伟绩以及习氏父子和邓州的渊源。习仲勋的祖父习永生离开习营,迁居陕西富平县,以及习仲勋多次提到邓州习营为祖籍地的史实,和从古至今习氏家族的优良家风传统品德。三代台胞侯秋红说,通过参观习营,深入了解到了习氏家族从古至今的优良家风以及报效国家的英雄事迹,为台胞提供了今后努力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同时好的家风也是我们整个民族延续发展最好的基础,参观习营给她上了最珍贵的一课。

  参观渠首,感受祖国强大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位于淅川县丹江口水库。2009年12月开工建设,2012年12月28日电站厂房封顶,2013年8月1日通过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组织的蓄水验收,2014年7月3日,总干渠开始充水试验,工程批复总投资8.5717亿元。参访台胞表示,南水北调工程大大缓解了北方吃水用水困难,同时也推动了南北经济平衡发展,有力印证了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来自郑大的杨思泽教授说,家住在北京,特别能感受到南水北调带来的好处,这次能到源头参观,有饮水思源的意义,激动的心情一时难以平复,渠首参观给人感觉非常震撼,这样的超级工程也只有在中国才能得以实施、完成并造福全国人民。参观结束后,参访团怀着激动的心情,纷纷合影留念,返程的过程中还对南水北调这样伟大的工程议论纷纷,感叹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参访团人员把自己到渠首参观的照片在朋友圈“晒”出来,和对岸亲人共同分享祖国“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能力,台湾的亲朋好友纷纷点赞,共同分享喜悦赞叹伟大祖国超凡的魄力。

  参观武侯祠,追溯历史经典

  南阳武侯祠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占地12万平方米,现存房舍267间,殿堂雄严,亭台壮观。祠前是宏伟雅致的“千古人龙”石牌坊,祠内松柏森森,潭水清碧,花草相映,景色宜人,格局婉转盘桓,结构优雅精致。碑刻是武侯祠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岳飞手书“出师表”,其字如铁划银勾,似龙腾蛇舞,苍劲峭拔,堪称书法一绝。来自郑州的黄伟国说,诸葛亮人称智圣,他从小就听三国评书,是诸葛亮的“粉丝”,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七擒孟获”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故事均如数家珍,此外还了解到了以前不知道的历史典故,看到了非常多历史名人到此参观留下的珍贵墨宝,既听了故事,又长了见识,到南阳的武侯祠参访真是不虚此行。

  参访官衙,廉政宣传效果好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历经明、清多次维修和扩建,逐渐形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官衙式建筑群,是迄今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县级政权衙门的实物标本和历史见证。内乡知县高以永撰写的一副对联,一直未世人所喜爱和称赞,即“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总书记在山东省菏泽市考察时,曾引用此联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民为本、爱民如子。台联会副会长管苏潢说,内乡县衙是中国古代官衙建筑的历史标本,有“天下第一衙”之称,是中国唯一保存最完善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同时内乡县衙反对贪污腐化的宣传做的很好,通过节目表演的形式以古喻今,既聚拢了人气又对参观的群众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宣传作用,要坚持做下去。

[编辑:河南台联]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