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嘉树:不要太期待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

2017年07月26日来源:中评社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嘉树(中评社 束沐摄)

  中评社太原7月25日电(记者 束沐)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嘉树日前出席第26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大会发言中他深入分析了蔡英文与陈水扁当局两岸政策的异同点。他表示,目前两岸进入了一场拉锯战,大陆不要对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报以太高期待,这也反映了百年来中国与西方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拔河”,而台湾问题的解决则意味着中国的胜出、美国的失败,也是民族复兴的高峰。

  蔡英文与陈水扁两岸政策 都谋求软着陆式的“去一中化”

  黄嘉树首先表示,蔡英文和陈水扁的两岸政策有四个相同点:第一,蔡和扁在执政前和执政初期都做出所谓政策调整的姿态,提出一些新的说法,给人其大陆政策调整甚至转型的期待;第二,他们实际上所做的就是推翻一中原则,为此坚决不承认“九二共识”,若去掉一中原则后换成“九二精神”、“九二过程”都可以接受,谋求的是“去一中化、软着陆”;第三,他们都利用到手政权积极推动“台独”举措,蔡英文被一些人认为是“柔独”,但其实一点都不柔,手法狠、行动快、动作大;第四,针对大陆的反“台独”举措,蔡和扁都以反抗大陆打压为借口不断实施新的政策。

  而就蔡英文与陈水扁在两岸政策上的差异,黄嘉树指出,首先是时空背景不一样,目前大陆已经崛起,台湾企图“拉美制中”的效力在减弱,同时两岸力量对比明显向大陆倾斜。他回顾,2000年陈水扁上台正值美国的鼎盛时期,美国国内认为下一个假想敌就是中国,陈水扁因而以为可以通过挑战中国获得美国垂青,希望利用美国火中取栗,但他最后发现算盘打错了。一年后,美国面临恐怖主义威胁,陈水扁变成了“麻烦制造者”。黄嘉树说,在当前“中进美退”的情况下,蔡英文不断使出小动作强化和美国关系,但不高调宣传外交突破,同时在外观上不把加强与美国的关系和大陆联系在一起,避免刺激大陆,也避免让美国觉得台湾又在找麻烦。

  陈水扁时期逢中必反 蔡英文则摆出“友好”姿态

  其次,他认为蔡与扁对大陆表态的基调有所变化。他发现,虽然他们都坚持“台独”立场,但陈水扁使用仇中、恨中、逢中必反的基调,而现在整个绿营使用“你是你、我是我”,但我们要友好,我们不挑衅、不敌对的基调。第三,蔡与扁升级对抗的措施不一样,陈水扁用制定“新宪法”、“公投”、入联等直接冲撞大陆底线的动作,而蔡英文目前没有这个动作。第四,和当年相比,针对两岸关系出现没有提出双方的共同愿景。

  黄嘉树进一步解释说,陈水扁时期台当局还提出一些两岸交流的选项,如“小三通”、澳门模式等,而陈水扁也曾提出“两岸军事互信”,实际上是对两岸关系远程目标的呼应,在那段时期,国共关系上更是实现了历史性的连胡握手,提出了“两岸关系共同愿景”。但他指出,现在两岸官方联系完全中断,也没有取得任何新的交流成果,民进党当局没有任何对两岸关系的规划和构想,只是简单的讲“改善关系”和“善意”,甚至连国民党都说不清两岸关系将来要怎么走,这和当年陈水扁执政时期不一样。

  红绿对抗是当前两岸主要矛盾 双方正在拔河之中

  在大会发言中,黄嘉树分享了他对两岸关系前景的几点思考和预判。第一,他认为红绿对抗成为两岸主要矛盾,双方对抗焦点是两岸是否同属一国,这是一种拉锯战的心态,大陆目前是转入反“独”优先的战略阶段。第二,他认为大陆不要对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报以太高期待。他指出,民进党在摆出所谓软化姿态同时在掩护“去一中化”,都是让两岸脱离一中基础,而大陆也没有退缩的余地,这决定了两岸的拉锯战会持续很长时间。

  此外,黄嘉树表示,两岸在拉锯战的状态下会出现反覆性的特点,这形成了两岸抗争的新常态,而这种较量已经是第二次了。他认为,从总体上看,目前“红”拉过来得多一点,因为绿营从“逢中必反”变成“友中知中”,大陆方面依旧坚守底线,而民进党则开始附和和平发展,但“红”仍然没有把“绿”拉到两岸同属一中的分界线,所以总的来说还是僵持状态。

  中国与西方围绕台湾的较量 体现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关系

  黄嘉树强调,台湾之所以以小搏大,并不是其本身具有力量,而是西方势力的加持。他指出,台湾作为东西方的碰撞的门户,西方一直想把台湾拉出去,中国人想把台湾收回来,从荷兰殖民、日本殖民到后来的美国因素,这场拉扯已经持续了几百年。他认为,国民党相对于共产党来说比较接近西方,而民进党比国民党更加接受西方的政治价值、更亲近西方的政治力量。所以他指出,这里就涉及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关系问题。

  他最后表示,这场长久的两岸之间的拔河,本质是在民族复兴进程中解决台湾问题,而台湾问题的解决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峰,因为它意味着中国的胜出、美国的失败,至于决出这场“拔河”胜负的时间表,他认为这个问题很复杂、还要涉及到中美关系的计算。

[编辑:王亚静]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