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丽:习近平“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内涵与践行路径

2017年12月27日来源:台胞之家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涉台部分的新论述在总结十八大以来对台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台工作新的指导思想、重要理念、目标任务、原则方针和主要措施,成为新时代对台工作的的行动指南,并将对中华民族伟大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全面梳理习总书记“两岸一家亲”理念的丰富内涵,探讨两岸同胞如何在“两岸一家亲”理念的指引下,真正做到将心比心,化解心结,携手创新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新路径,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两岸一家亲”理念;两岸民间交流;两岸情感融合;两岸命运共同

引言

  “两岸一家亲”是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理念,这一新理念的内涵极为丰富。“两岸一家亲”的基础是两岸同属一个民族和国家。“两岸一家亲”的对台政策意涵是用“一家人”的思维和逻辑,“将心比心”更加弹性地处理台湾问题、两岸分歧和对台让利。“两岸一家亲”的理念要求两岸同胞彼此信赖,彼此扶持,不断扩大和密切两岸交流交往,在融合发展中抚平历史的伤痕,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两岸一家亲”理念有益于缩小两岸对某些问题的理解落差,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化解两岸在某些问题上的心结,增进两岸之间的政治互信,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思维模式和更为务实的解决化解台湾问题新路径。2017年10月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两岸一家亲”理念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两岸一家亲”充满亲情、同胞情和民族情,为我们指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方向,对推动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两岸一家亲”理念的核心意涵和重大战略意义

  (一)习近平“两岸一家亲”理念是对大陆几代领导集体对台政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在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告台湾同胞书》中,就有“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的词句。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指出“两千一百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提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几代领导人共同强调的就是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和血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创新与发展。早在2010年4月10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上,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钱复时就明确指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只要两岸双方都能从两岸同胞一家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什么事情都好商量,什么问题都能够解决。”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开始深入解读与诠释“两岸一家亲”理念。2013年2月25日,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表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一家人。维护好台湾同胞权益,发展好台湾同胞福祉,是大陆方面多次作出的公开宣示,也是我们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郑重承诺。”2013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表示:“希望本着两岸同胞一家人的理念促进两岸经济合作”。

  2013年6月13日,习近平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表示“我们两党应该以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合作,积极宣导‘两岸一家人’的理念,汇集两岸中国人智慧和力量,在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抚平历史创伤,谱写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崭新篇章”。

  2013年10月6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再次会见萧万长时,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两岸一家亲”的说法。习近平说:“两岸双方应该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倡导‘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时,发表了“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习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两岸关系发展所做的重要而全面的论述。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说,“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我们坚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两岸一家亲”理念情深义重,蕴含重大使命与担当。

  (二)“两岸一家亲”是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理念

  习总书记积极倡导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理念,“新”在如下五大方面:

  1.阐释了“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两岸同属一个民族和国家

  两岸一家亲中的“家”,不是国际政治中的类似“邦联”、“国家联盟”、“共同体”、“联合体”的概念,而是一个融合了国家和民族的概念。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是发表《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近60多年来,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中华五千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两岸同胞是同源同根同脉的文化血缘与历史传承关系。两岸同胞有着相同的血缘,身上流淌着相同的血液,同是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习近平指出:“广大台湾同胞都是我们的骨肉天亲。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它不仅根植于两岸同胞共同的血脉和精神,而且扎根于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这是与生俱来,不可磨灭的,也是任何人与任何力量都无法割断的。”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2.指明了“两岸一家亲”对台政策导向是用“一家人”的思维和逻辑,“将心比心”地处理台湾问题、两岸分歧和对台让利

  “将心比心”用“一家人”的思维和逻辑,更加弹性地处理台湾问题、两岸分歧和对台让利。习近平强调,两岸同胞虽然隔着一道海峡,但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民族强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乱,是同胞共同之祸。经历了近代以来的这么多风风雨雨,我们对此都有很深刻的体会。对历史留给台湾同胞的伤痛,我们感同身受,因为这是中华儿女心头共同的创伤。海峡两岸应在国家民族认同之下放下历史恩怨与政治偏见,以同胞之情,以“一家人”之思维,理解台湾同胞所经历的不幸历史与“悲情意识”,顾及台湾同胞的尊严和需求,同时妥善处理对台湾民众的让利和福祉问题;以更大的胸怀、更宽容的心态,以更高的视野处理两岸问题,解决台湾同胞关切之问题;在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原则之下,合情合理合法处理台湾参与国际社会活动问题。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说,“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回顾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我们明白,一路走来,并始终伴随鲜花、掌声和祝福的,而是在冲破台湾当局重重阻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1987年11月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取得显著成就。

  前瞻十九大后的两岸经济交流合作趋向,将以我为主,在大陆“一带一路”建设与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充分考量台湾拥有的强大的民间企业及医疗、教育、技术创新、农业等软实力,”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携手发展中华民族经济,同心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好、实现好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引导台湾同胞进一步提高格局、与时俱进,自觉参与到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早日共圆两岸同胞共同的中国梦。

  强化大陆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软实力建设。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线,在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法律等层面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传播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在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层面建构具有浓郁中华传统文化色彩的社会观念。着力于引导、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沟通与合作,探寻两岸文化融合发展契合点和发展方向,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3.点明了“两岸一家亲”的政策目的是感召两岸同胞认清两岸关系发展状况、根源与实质,着力于增强两岸同胞对两岸命运共同体与共同家园意识的认同

  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看,两岸关系发展,经历了蒋介石时期的由于外部压力导致的台湾被迫与大陆暂时隔离,到逐步解冻、缓和、往来,到日趋热络的交流与合作,两岸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同胞主流民意。与此同时,两岸政治关系更加对立,国家认同与政治发展目标出现巨大裂痕,岛内分离主义更加严重,并打出所谓“台独民意”幌子,国家统一面临的挑战更加艰巨。

  从两岸关系发展的状况看,从冲突到和解,再由和解到冲突,似乎已成为两岸不可逆转的发展状况和互动模式。2008年以来,原本借由和解,进步到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期待,却因为台湾地区执政党的更迭,又回到“冷对抗”状态。审慎思考和分析跌宕起伏的两岸关系,其中蕴含着一股的不变情感,即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共同向往与追求,这是两岸同胞对两岸共同体发展前途的真切表达和期盼。但是,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企盼,似乎又难有进展。合作与对抗的双重性格下的两岸关系,游离于“对抗”与“合作”之间,既无深度触及完全对抗底线,也无真正的合作盛世的出现。目前,两岸关系从2008年以来的“竞争性的合作”发展成为“竞争性的对抗”。

  从当前两岸关系变局的根源和实质看,台湾地区走到目前这一步,绝非所谓的“台湾民意”选择,纠其根源,正如马克思说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今天日益上升的所谓“台独民意”,正是其“统治阶级的思想”和“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在台湾推行“台独”政策的掩盖形式与结果。宛如日剧时期制造出“亲日民意”,蒋介石统治下的制造出“反攻大陆”的“民意”。如今,在“台独派”全面掌控台湾的局势下,出现所谓“台独民意”也就不足为奇了。从当前两岸关系变局的实质看,当前,盘踞、鼓噪并日益上升的所谓“台独民意”说,实质上“统治阶级的思想”和“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在台湾推行“台独”政策的掩盖形式。

  今天日益上升的所谓“台独民意”,正是其“统治阶级的思想”和“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在台湾推行“台独”政策的掩盖形式与结果。宛如日剧时期制造出“亲日民意”,蒋介石统治下的制造出“反攻大陆”的“民意”。如今,在“台独派”全面掌控台湾的局势下,出现所谓“台独民意”也就不足为奇了。从当前两岸关系变局的实质看,当前,盘踞、鼓噪并日益上升的所谓“台独民意”说,实质上“统治阶级的思想”和“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在台湾推行“台独”政策的掩盖形式。

  毫无疑问,执政后的民进党,拒绝承认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两岸陷入“冷对抗”。放任“冷对抗”的结果,是不断裂解“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形塑。透过两岸相互依赖平台的建构、同构同元素的扩张以及自我约束的使命和担当等要求及其产生的社会化的作用,使个人和集体认同能朝向“认知共同体”价值观的转变,并成为两岸不同社会间的行为所依据的价值观,是当前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

  中华文化的“和与合”思维与真谛,是“和”与“合”的互助文化,而非“利与力”的冲突。习近平一再重申的“两岸一家亲”和“两岸命运共同体”布满合作与互助的思维,并愿与台湾同胞一道,加强合作,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和合”观念的传递作用,有益于“两岸一家亲”和“两岸命运共同体”等合作文化建构。是对中华文化富涵仁爱精神的诠释。孔子的“泛爱众”思想、孟子的“仁民而爱物”、孟子日:“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不忍人之心,才能有不忍人之政”。台湾方面面临相当复杂严峻的形式,“要和平、要生存、要幸福、要发展、要寻根”才是台湾人民的真民意。两岸不能只有政治上的“冷对抗”,而放任“异质性”价值观的持续扩张。两岸未来在合作面上,让我们大家共同形塑合作价值观,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培育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价值推手,认知“两岸共同命运共同体”建构的重要性和滚滚红利,共享中华文明的果实,以崭新姿态重新找到台湾的战略立足点,与大陆携手走四方,在合作中分享中华文明的果实,这是两岸同胞的理性选择与共同的责任担当。

  前瞻十九大后我们的任务:(1)通过各种社会文化交流与对中华历史文化的重新认识,增进同胞情、民族情,掀开“台独派”为掩盖其推行的“台独”政策而制造的所谓“台独民意”。(2)认清“台独派”在台湾推行的分离意识和日趋严重的分离主义行为等“台独”政策实质。(3)继续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争取民心,切实增强台湾民众的两岸共同认同,特别强调“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4)逐步消解台湾同胞对“两岸制度差异”的担忧,增进两岸同胞对民族、国家的共同认知意识与理性回归。

  4.阐明了“两岸一家亲”最终目标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两岸同胞以整个中华民族利益与两岸共同利益的高度,务实面对与处理两岸面临的矛盾或分歧,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两岸和解,实现社会包容,实现心灵契合。两岸努力团结,一致对外,共同维护中华民族利益;扩大两岸合作,实现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争取两岸社会经济更大进步。习近平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我们真诚希望台湾同大陆一道发展,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旋律,成为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

  (三)“两岸一家亲”理念的重大战略意义

  “两岸一家亲”是新一代党中央对台工作新理念与战略指导思想,蕴含着“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核心意涵,是落实与推进两岸基层交流、实现心灵契合的最重要基础工作。

  “两岸一家亲”理念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面重要旗帜。有助于大陆充分掌握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话语权;有助于适应岛内政治格局变化下对台工作重心与策略调整;可有效遏制消解岛内分离主义思潮与“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分裂活动;有利于增强岛内统派或“非独”力量在台湾继承、弘扬闽南文化和中华文化,明确台湾文化根在祖国大陆,源是中华文化,基是闽南文化,形成支持两岸和平统一的社会氛围。

  设立两岸一家亲漳州示范基地,是落实十九大报告对台工作新理念的具体实践,是适应岛内政治格局变化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两岸基层交流的重要纽带,是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的主要途径,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的理性思考与新路径

  (一)台湾问题的解决,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实践探索过程,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需要脚踏实地的化解困难,付出艰辛和努力

  台湾问题由来已久,至今已有122年的历史。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两岸分离长达50年。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4年后,再次与大陆隔绝,长达59年之久。2008年马英九上台,两岸签署了23项协议,两岸关系持续热络。2016年5月,蔡英文民进党重新执政,拒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僵局再现。沉积各种深层次矛盾长达122年的台湾问题,只用和平共处、和平发展8年时间尝试来化解,是不切合实际的。遇到前进路上的问题,就失去耐心,是缺乏理性思考的。台湾问题的解决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和努力。

  台湾问题的解决需要脚踏实地的化解困难并付出艰辛和代价。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不能因为台湾政局的变动随意下结论。经历短短8年的和平发展过程的探索,稍微遇到困难,就妄下“和平统一无望”结论是不科学的。武力方式台湾问题需要付出血的代价,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同样需要付出耐心、艰辛和代价。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善意”与红利,不仅仅体现在两岸签署的23项协议和实现的11次两岸两会的高层会晤中。大陆还需逐一的向台湾同胞解读、沟通,释放两岸一家亲的红利与幸福。

  目前,从蔡式“台独之路”的发展趋向看,可以预期:蔡英文当局企图在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前提下,在所谓“维持现状”幌子下,持续推进其“和平台独”与“顽性台独”策略,形塑“台湾国家”的蔡氏“台独”方向不会改变,并有可能相机推出“准法理台独”举措,并向“法理台独”无限逼进。面对台湾政局的变化,大陆方面具有沉稳的战略定力和清醒的底线思维。坚持“九二共识”的决心更加坚定、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态度更加坚决、践行两岸一家亲对台工作新理念,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力道也将更加强劲,以切实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并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二)坚持“四个一重”原则和“四个一”的总体理念,创新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新思路

  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贵在精准把握“两岸一家亲”使命与目标,坚持“四个一重”原则:“重点在人文,重心在基层,重力在互动,重要在落实”。

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不同于过去以经济交流合作为重心,而应以两岸社会文化交流合作为重心,以人为本,以两岸同胞亲情为纽带,密切两岸民间联系与交流,强化体验式深度交流与互动为基础,更重视两地民间社会与基层交流。落实这一理念与推进这项工作,不仅要持续宣传“两岸一家亲”这一重要理念,而且贵在行动,即关键在推动与落实,要将这一重要理念与设想付诸行动,“重要在落实”,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要充分体现“四个一”的总体理念,即“两岸一根脉”、“两岸一家人”、“两岸一家亲”与“两岸一条心”。

  “两岸一根脉”重在强调两岸同源同根同脉的文化血缘与历史传承关系。两岸同胞不论身在何处何地,不论在海峡的西岸还是东岸,不论在祖国大陆还是在宝岛台湾,有着相同的血缘,身上流淌着相同的血液,同是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中华五千年,薪火相传,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两岸一家人”重在强调海峡两岸在国家民族认同之下暂时放下历史恩怨与政治偏见,以同胞之情,以“一家人”之思维,理解台湾同胞所经历的不幸历史与“悲情意识”,顾及台湾同胞的尊严和需求,同时妥善处理对台湾民众的让利和福祉问题;以更大的胸怀、更宽容的心态,以更高的视野处理两岸问题,解决台湾同胞关切之问题;在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原则之下,合情合理合法处理台湾参与国际社会活动问题。

  “两岸一家亲”重在强调两岸的同胞情与民族情,旨在通过各种社会文化基层交流与对中华历史文化的重新认识,增进同胞情、民族情,逐步改变台湾社会日益严重的分离主义倾向与分离意识,增进两岸同胞对民族、国家的共同认知意识与理性回归,建立两岸命运共同体与共同家园意识。

  “两岸一条心”是两岸同胞以整个中华民族利益与两岸共同利益的高度,务实面对与处理两岸面临的矛盾或分歧,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两岸和解,实现社会包容,实现心灵契合;两岸努力团结,一致对外,共同维护中华民族利益;扩大两岸合作,争取两岸社会经济更大进步;携手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早日实现国家统一,共同振兴中华。

  (三)两岸民间社会文化交流合作与情感融合是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的重要基础工程

  在两岸社会交流合作方面:以人为本,以社会为载体,积极探索两岸社会领域互动与整合方式,建构一个“两岸间社会”景象。可围绕以下四大方面展开工作:一积极推动“两岸共同生活圈”构建;二推动两岸基层社会组织交流与合作;三两岸社会跨域合作治理;四两岸民间社会联合体培育。可推介的重大支撑项目涵括:两岸台胞群体管理体系与服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制度建设;闽南金三角“美丽故乡”共同建设计划;建设两岸共同生活圈,为台湾青年提供大陆社会适应与社会融入支持。

  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方面:以闽南文化与中华文化为纽带,探索漳台两地文化交流合作的新方式,消除两岸文化隔阂,增进文化认同,凝聚中华民族意识,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文化自信与文化条件。可围绕以下六大方面展开工作:一两岸文化交流合作要力求实现“南北平衡”、“雅俗共赏”、“老中青结合”,拓展两岸文化交流新空间,建立两岸文化交流先导区;二以共同构建全球华语文化创意中心为目标,持续深化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三建设国家级闽南文化研究平台,推动闽南文化研究;四深化两岸文化教育新媒体合作,促进两岸文化融合发展;五强化两岸尤其是闽南民间文化交流与传播;六聚焦创客文化,持续强化两岸青年交流与发展。可推介的重大支撑项目涵括:诸如开台文化公园、闽南文化研究与传播、两岸青少年交流培训基地、两岸青年文创区、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生活新天地、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廊等。

  (四)坚持“四个有”原则,充分发挥台胞重要祖籍地漳州具有所具有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方面的综合优势,探索与创新对台工作新路径

  漳台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中华民族源渊流长,华夏一体,两岸同源,闽台同脉,漳台同根,漳州市非常适合设立两岸一家亲示范基地。由于台湾同胞大多是福建漳州或泉州移民后代,今天台湾地方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尤其是福建闽南文化的延伸、延续或创新,也决定了闽台或漳台深厚的历史文化关系以及以福建漳泉先民对台湾的开发史。

  漳台一脉相承,有共同的血脉;语言相同,同为闽南语;民俗信仰相近,同根同祖,妈祖文化、祭祖文化风行;风俗习惯与传统戏曲相通,台湾民间盛行的歌仔戏源于漳州的芗剧。这些相同的历史文化与渊源,是设立两岸一家亲漳州示范基地的重要历史文化优势。

  漳州市是台湾同胞主要祖源地与移民来源地。台湾同胞绝大多数是祖国大陆沿海地区早期移民之后代,尤以闽粤两省移民后代为主,其中福建省籍约占80%。福建人中又以漳州人与泉州人为主,形成台湾早期以漳籍、泉籍为主的人口结构与社会结构特征。据研究,历史上漳州地区曾先后有四次移民迁台高潮,漳州成为台湾居民的重要来源地。在目前台湾2300万人口中,祖籍漳州籍的约占35-40%。

  漳州是台湾同胞最重要的祖籍地。据不完全统计,祖籍漳州的台湾姓氏家族有227个,台湾100个主要姓氏中大部分都能在漳州族谱中找到。台湾民间漳州人族谱至少有1800多部,台湾政坛许多知名人士的祖籍集中在漳州市。漳州市博物院还专门设立了“漳台宗亲文化族谱对接馆”,现保存有500多种、1300多册的台胞祖宗谱牒、306处省级涉台文物,从而成为漳台宗亲文化一体的历史见证,也是设立“两岸一家亲”漳州示范基地的重要依据。

  漳州市有较佳的区位与环境优势。漳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东濒台湾海峡,与厦门隔海相望,南临广东省,是泛珠三角、海峡西岸中心城市之一。地处“闽南金三角”,是厦深高铁、龙厦高铁、鹰厦铁路交汇的区域重要枢纽城市。漳州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台胞三分之一祖籍漳州,具有设立两岸一家亲示范基地的区域与空间优势。

  漳州市全市户籍人口497.41万人,人口密集度较低,生态环境佳。生态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一,是“海上丝绸之路”九大申遗城市之一,是国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特别是漳州市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漳州市这样的区位、生态环境优势,相当符合“后工业化社会”或“后现代社会”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年人的生活方式与追求,非常适合设立两岸一家亲示范基地,能够吸引更多台湾同胞到漳州交流、工作与生活,有利扩大漳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建议有重点的从台胞熟悉的闽南金三角入手,尤其是在台胞重要祖籍地漳州,应该进一步率先示范,继续坚持并推广“四个有”对台工作新经验,即有政策、有项目、有平台、有活动,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做实做细,建构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常态会运作机制。建议漳州市创新对台工作新路径,坚持“四个有”原则,努力将台胞重要祖籍地漳州建设成为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示范基地

  一是有政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以“台商、台干、台属、台生”为抓手,争取就业、教育、新媒体、通关、检验检疫、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等领域赋予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重点区域特殊政策,为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提供政策保证,推动漳台社会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并由此带动漳台经济合作新发展。

  二是有项目。建议漳州市以社会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主线,建立滚动管理项目储备库,建设开台文化公园、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两岸青年文创园区等一批漳台文化合作工程,继续做好做大漳台经济合作大文章,夯实“两岸一家亲”漳州示范基地的经济基础。

  三有平台。建议积极打造六大平台,即闽南文化研究平台、两岸村镇民俗演示平台、两岸基层组织交流平台、两岸青少年交流平台、两岸商务合作示范平台、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智库平台。坚持智库全程引导与规划,做实做细做精彩两岸一家亲等家常事,打造“两岸一家亲”和谐家园。建议立足“根祖脉”亲情,合作推进“十二个一温馨工程”,营造共同家园,为两岸实现全面了解、交流与发展提供示范。“十二个一温馨工程”①组建一个“两岸一家亲”智库团队;②准备好一套“一家亲”接洽方案;③建造好一批“一家亲”宗祠;④培育一批两岸(漳台)青少年交流基地;⑤建设一批台湾青年创业基地;⑥办好一个两岸民众论坛项目;⑦完善一个闽南文化研究基地;⑧实施一批特色乡镇村里对接计划;⑨开展一批漳台文化交流和文化入岛活动;⑩打开一批院校交流合作办学通道;⑾拓展一批基层组织交流;⑿深化一批民间宗教信仰交流。

  四有活动。针对上述六大平台的目标与功能,组织策划与实施相应的六大活动,夯实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漳州市在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一是开展两岸闽南文化交流和相关智库平台

  建议精细化开展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活动。据《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开展保护濒危文化遗产,建设两岸精神家园系列活动;推进漳州“海丝”申遗,贯彻落实“五古丰登”行动,保护和利用好漳州古城、龙海镇海卫、田螺坑土楼群等22个“五古丰登”重要支撑项目;完善非遗名录体系,保护好全市(六批次)市级以上107项非遗项目及其各级传承人;开展教育传承活动,深化各类学术研究,构建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院校、高等院校阶梯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打造一批展示中心,开展跨区文化交流,推进“五馆一歌”(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科技馆、规划馆、歌剧院)和闽南文化(漳州)展示中心、闽南文化生态走廊建设。

  建议继续举办“两岸青少年闽南文化研习营”、筹建漳州开台文化公园。强化闽南民间文化交流与传播。开展闽南语歌曲大赛、闽南美食文化节、闽南民俗工艺上岛、闽南话及其相关的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推广活动。

  全面启动闽南口头传说、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民俗、古民居及住民生活习俗等闽南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凸显浓浓的乡音乡情,体验回家的感觉与温馨。

  二是开展两岸村镇民俗演示平台相关活动

  建议充分利用漳州宗教文化资源,开拓村镇民俗对台旅游市场。围绕开漳圣王宫庙、漳州妈祖、关帝文化等漳州宗教文化资源,加强对台宣传,开拓村镇民俗旅游客源与旅游市场;发挥漳州祖庙优势,打造一批国家级祖庙文化品牌,推进对台旅游文化交流。漳州拥有诸如关帝、保生大帝、开漳圣王、三平祖师、玉二妈、古公三王、圣侯公、九龙三公、林太师等祖庙,打造一批国家级祖庙特色文化品牌,推进对台旅游文化交流,增强台胞中华民族认同感。办好村镇民俗涉台旅游节庆活动,提升村镇民俗演示能力。

  三是开展两岸基层组织交流平台相关活动

  建议推动漳台基层妇女组织间的对接合作。着力推进漳州妇联与台湾各县市妇女会等基层妇女组织间的对接合作,开启两地妇女经贸、家庭、体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建议推动漳台村镇组织间的对接合作。积极开展漳籍台胞交流活动,建立漳台亲缘网络,开展同名同宗村交流、同名村镇续缘活动、共建乡村教育交流基地;推动漳台农村基层经营组织间的对接合作,开展农产品契作收购、农产品运销、农产品技术交流与合作、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农村经营制度改革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推动漳台社区组织间的对接合作。开展社区治理、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等领域的交流活动;开展台商、台干、台属、台生调研活动,建立健全问候、接待、安居、教育、就医、养老、保险等台胞基层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是开展两岸青少年交流平台相关活动

  建议积极推动两岸青少年互访,继续举办“闽南文化暑期夏令营”等活动,定期邀请台湾青少年到漳州开展各种体验式交流活动;设立两岸青少年交流培训基地,举办两岸青少年辩论赛、机器人大赛、舞蹈大赛、体育大赛等各种活动,增进两岸青少年的感情;设立两岸青创基地,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提供良好平台。

  五是两岸商务合作示范平台相关活动

  可继续举办“台商发展论坛”、筹办“两岸中小企业家峰会”等论坛,构建两岸中小企业联谊交流的渠道,集产、官、学各界之力研究台商发展及其两岸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等议题;推动漳台产业对接合作,继续推进漳台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和漳州古雷深化两岸石化产业深度合作示范区的建设;开展漳台电子商务、物流产业、金融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建两岸电子商务基地、两岸物流园区;优先推动漳台两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活动;组织两岸企业专项技术培训和人才交流活动,帮助二代台商成功实现代际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继续升级和持续举办漳台农博会、花博会等活动;在漳州古城区设立台湾商品专卖片区等台湾商品一条街。

  六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智库平台相关活动

  依托现有的福建闽南文化研究会、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等智库或学术研究机构,全方位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与福建实践、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评估与对策、闽南文化、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与台商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等学术研究活动,开展闽南文化推广活动,逐步占据闽南文化传播主动权。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需要建设开放型智库,建立两岸驻库专家“旋转门”制度,建构政产学研协同,智库协同建设的开放型智库,提供全程指导与规划,提供全程常态化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服务。

(陈丽丽: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专家、教授,两岸关系理论漳州研究基地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两岸政治与经贸关系)

 

 

 

 

--------------------------------------------------------------------------------

[编辑:林雪]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