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极委员提案:关于防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提案

2016年04月25日来源:台胞之家网站

  08年事实上发生了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情况。(08年6月曾经提交提案,分析发现的这种现象)。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主要问题是:升值会打击出口,导致企业难于生存或倒闭,就业岗位损失; 而同时人民币对内贬值的问题是,出现汇率升值后的人民币在自己国内没有起到阻止通货膨胀的作用,国内人民拿着升值的人民币买到更少的东西而生活更加困苦。结果:货币变动只是打击了出口、企业、就业岗位,却没有起到拼命要我们升值人民币,告诉我们升值可以抑制通货膨胀的那些人说的效果,只是徒然地还增加了人民的生活痛苦。

  09年救危机,加大投入,年底那些舆论大谈的是地产泡沫的担忧和产能过剩引起的通货紧缩的后遗症。

  09年的12月,产能过剩和它引起的通货紧缩的担忧突然在舆论的担忧中无故地消失了,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的预期无由地突然在那些舆论中飙起,占据了重要份量。甚至美国的财长在10年的1月也预言中国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危险不知道怎么突然消失了,而通货膨胀的预期也突然出现了。

  09年前9个月,通货膨胀并没有在中国发生,有的只是将你军、逗你玩和算你狠。事后看来,这些都不是必需品或主要的食品,不算真正的通货膨胀,只更像是通货膨胀预期或制造通货膨胀预期。9月,中国加息并提高银行准备金,市场好像感觉到政府有通货膨胀的实质担心,而这个也可以引起社会的通货膨胀恐慌,所以此时物价,主要反映在食品和青菜价格突然象08年一样疯狂陡涨。(这种没有供求关系大变化的陡涨显然是不合逻辑的)。11月,国务院提出了重启菜篮子工程、减少流通成本、加强市场监管等一篮子措施,这些措施12月1日生效,可还没有等到这些措施生效,食品和蔬菜价格都应声插水。证明了前面的涨价的主要因素与供求关系的变化无关,与市场失序,恶意操弄,和那些人制造通货膨胀预期有关。(还有就是可能有一点点的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因素)。

  为此,去年12月本人通过各种渠道反映:问题不在真实的通货膨胀,而在于制造通货膨胀预期。后来两次看到温总理说了一个新鲜而且非常重要的观点:通货膨胀预期比通货膨胀更可怕。

  今年,美国财长还表示了对中国的通货膨胀的期望,说:那代表人民币有比汇率反映的更多的实质升值,也可以抑制中国的通货膨胀而对中国有好处。

  但是,如果事实上人民币是出现了对外升值对内贬值,那么结果是:升值会打击出口,导致企业难于生存或倒闭,就业岗位损失; 而对内贬值后就出现升值后的人民币在自己国内没有起到阻止通货膨胀,相反国内人民拿着升值的人民币买到更少的东西,生活更加困苦。中国人会更多跑到外国消费。

  结果:货币变动只是打击了出口、企业、就业岗位,却没有起到拼命要我们升值人民币,告诉我们升值可以抑制通货膨胀的那些人说的效果,只徒然地还增加了人民的生活痛苦。

  为此建议:

  1.高度重视防止人民币同时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2.人民币是否升值或升值多少,应继续目前的自主可控、谨慎渐进原则,在仔细观察中把握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重新平衡可以承受的速度、力度、节奏和度。

  3.防止人民币同时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重点在食品和蔬菜这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稳定,使普通人民与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可以稳定与提高,不会造成生活的困苦导致人民的不满引发社会不稳。(而粮食和食品中国主要依靠自己,也有足够的准备,要稳定其价格,是可以做到的。其它的电器、轻工业用品如果因为资源或石油等大宗货物涨价被输入通货膨胀,价格变贵一些,问题也不大:因为它们不是生活急需必需品,多数人可以暂不消费或缓消费或不消费;之前的产能过剩和因人民币升值减少出口,会让更多的此类产品在国内流通而会适当减少这些产品的涨价势头;需要这些消费的人大多也能承受这些商品的部分涨价)。

  4.国务院去年11月宣布的稳定物价的措施应有效执行。

  5.积极有效对市场特别是食品蔬菜市场进行监管:市场不是纯自由的,大到金融,小到食品市场都必须监管。从去年的情况看,食品蔬菜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市场,经过多年开放,市场经济的优点和弊端都是有同时出现的,市场失序,恶意操弄,制造通货膨胀预期、被输入性涨价都有存在。所以需要加强监管调控:从新的情况看,政府应增加对此一市场的观察监测;对象逗你玩、将你军、算你狠这样的现象,一旦发现,就应该专项监管(如去年对所谓的养生专家的整治来解决逗你玩的问题),专项调控,(如政府有一个调控资金,一旦出现将你军、算你狠现象,就马上组织专项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是操弄的就打击,是囤积的就查处,必要时对特定产品,政府组织货源、给予暂时补贴,进行行政调节)。

政府的有关部门要改变以往有意识地发布有关信息来引导市场预期不足的现象,应该象温总理最近做的,积极主动引导人民,建立比较正确和准确与健康的物价预期,粉碎市场不健康力量制造的通货膨胀预期。
[编辑:郜利敏]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