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也有故事(之十)孪生姐妹天使情

2016年04月25日来源:台胞之家网

东方卫视《李娅、李娜北漂姐妹花 阳光总在风雨后》

  台胞之家网专稿:《天使也有故事(之十)孪生姐妹天使情》
  
  有什么能比逢年过节收到后生晚辈的祝福更让人惬意呢?辞旧迎新的除夕夜,我的手机里短信不断,绝大部分都是各地的小天使发来的。我把它看作是对自己多年关注两岸和平小天使交流的最高奖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项活动结束很久了,作为活动的组织参与者,我还能被那些孩子们记得,这本身就是一种奖赏。
  
  短信中有一封尤其让我感动,是李娅李娜姐妹俩发来的,短信的内容倒没有什么,只是一般的祝福,巧的是我正在构思写这姐妹俩的文章,考虑该从哪里下笔呢。我当即短信回复,简短地表达了我的祝愿:“两姐妹好,祝新年开出新天地!”谁知很快又收到了她们的回复:“谢谢您的祝福,我们会继续努力的!”或许在别人看来,这不足三十个字的短信往覆,普普通通,其实只有我们彼此知道,其中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容,我何妨就从这里下笔呢?
  
  李娅李娜姐妹俩进入我的视野应当是在2010年的春天。那时,为了第二届海峡论坛中的两岸和平小天使分论坛,我们曾发动参与过小天使交流的地方台联推荐人选,参加我们的活动。此举得到了各地台联的热烈呼应,但其中云南省台联是做得最好的。他们特意为此搞了一次活动,把参加过第五届赴台交流的小天使请来座谈。那次座谈与会的虽不足十位,但每一位后来都写来了回忆文章,也都留下了联系方式。云南台联在介绍情况时提到,还有一对双胞胎姐妹暂时没有联系上,应当是很优秀的,而且发来了一些关于她们的数据。
  
  孪生姐妹都是小天使且一起参与过两岸交流活动,这样的案例我以前绝没有听说过,正忙于为访谈节目找故事的我当然对这则讯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展读那两姐妹的数据,被她们一连串的艺术经历吸引了:

  1998年参加《云南卫视—娃娃乐》大型节目录制;

  1999年参加“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演出;

  1999年参与中央电视台“相约红嘴鸥”活动及节目录制;

  199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与广西电视台—相逢2000年》大型节目录制;

  2000年与“美国童子军团”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2001年与台湾交流团进行艺术文化交流;

  2005年参与《大观周刊》杂志“校园美女”拍摄;

  2007年获得“香港国际音乐艺术大赛”组合优异奖;

  2009年获得第五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世界双胞胎才艺大赛”十佳优秀奖;

  2009年参与《云南卫视———旅游新时空》节目录制;

  当然还包括 2000年赴台湾参加“第五届和平小天使互访”交流活动。
 
  在这些活动当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国际双胞胎才艺比赛的那次,想一想就觉得有趣,如果能请来这一双姐妹参加访谈节目,一出场就会吸引人的眼球,而这,正是导演追求的。
  
  但是,时间太紧,紧到不容许我多耽搁,再加上受经费和名额的限制,这个念头只好先放下,可这心里,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
  
  说话就转过了年,云南台联的邹处长鼓动云南的小天使在QQ上建了一个群,凡属相关的信息每个加入者都放在网上,便于彼此相互交流和联络。所谓的“人以类聚”,云南的小天使们很快就聚在了一起。李娅李娜姐妹俩也成了当然的加入者。这时,她们已经人在北京了,邹处长帮助我们取得了联系。我非常高兴地同李娜通了电话,并约她们有时间到机关来。两姐妹在此之前已经在网上大量地阅读了我的文章,自然欣喜地答应了。
  
  早春的一天,姐妹俩来了。一个个子略高些,一个脸蛋略长些,所以还是很好分辨。我问谁是姐姐,谁是妹妹,抢着说话的是李娜:“她是姐姐李娅,我是妹妹李娜,其实只差两分钟(好像有点不上算)。”还没等我回话,她又补充一句:“那也得叫姐姐。”可不嘛,大一分钟也是长幼有序。看来姐姐更文静些,这又是利于分辨之处。
  
  接下来,我们的谈话很放松,我终于了解到两姐妹的许多事情——
  
  她们出生在昆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李良宾从事建筑装潢工作,母亲是个护士。论起来没有艺术氛围的家庭环境却让两个孩子爱上了艺术,2000年——2006年,双双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学的是舞蹈。那年去台湾参加小天使交流两人就都是小舞蹈演员。但是,由于伤病,两个人却无法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来。2006年,两人同时考上了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李娅学长笛,李娜学古筝,从此走上了另一条艺术道路。
  
  回首大学那段学习的日子,姐妹俩有着无限感慨。由于不是“童子功”学器乐,两人的付出不知要比同班同学多多少倍。李娜说,为了练古筝,经常彻夜不眠。有时一觉醒来,竟然发现自己伏在琴上睡着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两姐妹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如今的大陆生活水平提高了,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每家都是一个孩子,父母亲都舍得孩子在学习上的投入,走艺术道路的也不在少数,因此,两姐妹在昆明发展应当有很好的前途,守家在地的,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学生,相对固定的收入,口碑也很不错。但是,两姐妹有着更高的理想,对她们来说,昆明的舞台太小了,她们追求的是更大的人生舞台。她们要到北京去!
  
  这个决定太突然了,爸爸表赞同,孩子长大了,应当出去闯一闯;妈妈心疼两个女儿,怕她们到人生地不熟的北方身体吃不消,持反对态度。但她也知道,姐妹俩决定了的事难以更改。于是,只有帮助她们整理行囊,一遍又一遍地叮嘱。
  
  就这样,姐妹俩于2010年末,2011年初来到北京,加入了“北漂族”的队伍。“北漂族”是指某一人群或一类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到北京从业,在北京生活却没有北京户口;没有房子,以租房为主;他们大多收入不高,境况不佳,给人以漂来漂去居无定所的感觉,这一群人被称为北漂族。这些人几乎都是青年人,往往具有一定学历或较高的文化素养、知识技能,他们主要寻求在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一展抱负。如今,这个队伍里又多了一对双胞胎姐妹。
  
  以下是我们的一段对话——

  “怎么就想起到北京来发展?”

  “爸爸妈妈把我们养大不容易,我们要让爸爸妈妈生活得更好。”

  “北京的机会更多些吗?”

  “比昆明的机会更多一些。”

  “主要工作是什么?”

  “姐姐教长笛,我教古筝。”

  “在哪里教课?”

  “在一些艺术学校兼课,有时也自己接一些学生。”

  “生活艰苦吗?”

  “刚来时很艰苦,收入很少,但现在渐渐好多了。”

  ……
  
  虽然我对这些话题很关心,但是初次相识却没敢多问,毕竟这些话题较沉重,我宁愿给孩子们留有一些自己的空间。我把话题转到了小天使,两个孩子眼睛都亮了起来。她们对十年前的台湾行记忆犹新,讲起来滔滔不绝,接触过的很多人很多细节都还记得清清楚楚。临分手,我给她俩留了“作业”,让她们各写一篇当年赴台的感想,两姐妹欣然允诺。

姐姐李娅在台湾时与接待家庭一家合影

妹妹李娜在台湾时与接待家庭一家合影

  没过多久,两姐妹交来了“作业”,姐姐李娅文章的题目是《小天使交流活动是我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妹妹李娜的文章题目是《不变的,是那颗“小天使”的心》。姐妹俩各自回忆了自己记忆中的台湾行,写得非常感人,特别是与台湾结对小伙伴的交往,李娅的伙伴是王韵伦,李娜的伙伴是许家臻,情真意切,十几年过去,还念念不忘。李娅写道:“由于搬家等原因,在几年前我与王韵伦失去了联系。一转眼12年过去了,不知我是否还能重拾这份友谊,并将它延续下去。在我看来,小天使,它不仅仅是一次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也是我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李娜写道:“时间过得好快好快,转眼我们都从一个懵懂的小孩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女孩。我们一年年长大,一年年在改变,可唯一没变的,我想就是那颗“小天使”的心。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一天,等到我们七老八十的时候,还没忘记对方,还依然能手牵手坐在一块儿聊天,将会是多么美妙,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 纤细的情感,质朴的语言,纯真的友谊,读之让人动容。我把来稿整理后同其他小天使写来的感想文章一起编发在全国台联的“台胞之家”网站上,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
  
  2011年下半年,为纪念全国台联成立30周年,我们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了一台文艺晚会,当时我曾动过组织有才艺的小天使出演一两个节目的念头,在备选的小天使中就包括这姐妹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却无法实现,在我心中留下了遗憾。
  
  去年夏天,纪念小天使活动20周年系列活动在北京举办,我参与了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在邀请参加活动的大天使名单中,李家姐妹赫然入选。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她俩时,两个人都非常高兴,表示将全力配合。这让我很欣慰,要知道,两姐妹在北京打拼,需要时间和付出,而我们这样的活动既没有报酬,又要占用她们宝贵的时间。
  
  后来发生的一切,验证了两姐妹的承诺。多次紧张的排练,她们都准时到场,与来自各地(包括台湾)的大天使演员合练,有时要到晚上11点多。由于没有安排在京的大天使住宿,甭管多晚她们也要自己打车回去,这让我很不落忍。印象最深的是那次在开元名都饭店的合练,中央电视台的导演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特意请来一位资深的音乐老师利用中午的时间帮助他们合练几个小时。李娜也在这个节目中,我通知她时她答应下了课就过来,可能要稍晚一点。老师到了,合练开始了,李娜还没有来。老师急了。我慌忙打去电话,李娜说已经下了课,在东四环附近等着打车呢,她说过去好几辆车,司机见她抱着古筝太大,都不拉,自己正站在路边发愁呢。我本想调一辆车去接她,但算算时间,等找到车把她找到接来,这边的老师也快离开了。无奈,只好请音乐老师在电话里跟她说了说应注意的细节,让她自己听着录音练一练。那次合练,李娜尽管没有赶过来,但一个人抱着琴在太阳底下站了一个半小时,还在电话里听了音乐老师好一顿数落,我觉得挺对不住她的。
  
  正向先前所预期的那样,由大天使编排的节目在两场主要演出和一场宴会的即席演出中都很出色,赢得满堂的掌声和喝彩。这同孩子们优秀的个人素质和艺术修养不无关系。李家姐妹在其中的表现可圈可点,由于有丰富的舞台经验,上场便有明星范儿,而且能起到带动全场的作用。特别是在欢迎宴会上的即席演出,姐妹俩同刚结识不久来自台湾的小提琴手曾继宣演奏了一曲《卡农》,一只长笛、一把小提琴、一张古筝,三个人合作得相当默契,用美妙的音符传递着丰富的情感,浸染着当晚300多观众,她们也在其中陶醉了。

李娅(右)与李娜(左)与本文作者在全国台联机关合影

  那次活动之后,两姐妹经常来机关看我。有一次李娜还带来了台湾的曾继宣,很让我惊讶。曾继宣是随一个交响乐团来北京演出的,他跟李家姐妹联系,告知了讯息,李家姐妹特意买了票观看他的演出。演出结束其他演员去长城,曾继宣没有去,约了两姐妹逛京城,并抽空来看我。见到两岸的小天使在一起,成了要好的朋友,我很有成就感,真希望我有更大的能力组织更多的小天使活动,让他们多交流,说不定两岸年轻人在一起,还能迸出爱情的火花呢!

  转过年,为了写这篇文章,我上小姐妹的博客上浏览,发现了她们于2011年11月15日在东方卫视《我心唱响》节目中接受访谈的一段视频,在那段访谈中, 两姐妹回顾了在北京讨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特别是导演安排她们的父母在台上与她们相会,近一年没见到父母了,一家人团聚的感动场面相当感人,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在博客上有她们这样一段自白——

  我们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虽然只相差两分钟,但无论从长相、性格或是爱好各方面都全然不同。大家一定很好奇,那么不像的两个女孩,居然会是双生儿,呵呵!其实有时就连我们自己也很怀疑。或许因为我们外表的不同,常常被人质疑我们是亲生姐妹,因此也经常在生活中发生很多误会,甚至闹很多笑话。

  这种感觉很奇妙,大家应该很难想象,从一出生就有一个人陪在身边,开心时一起欢笑,伤心时一起难过……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有如此般奇妙的境遇。真的很感谢上天能赐予一个姐姐(妹妹)守护在自己身旁,一起学习,一起生活,让彼此有依靠,不再孤单。

  可能习惯了两个人的生活,从小到大我们从未分开过。读同一所学校,学同一个专业,甚至找相同的工作。虽然我们有很多不同,但唯一相同的是,我们有同样的信念,共同追求着同一个梦想,这就是如此不一样的我们。

  欢迎大家常来我们的部落格。


  前两天,我再次见到了这姐妹俩,她们高兴地告诉我,现在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教学条件都有了很大的转变。自己租了一套三居室,除了必要时去学校代课,基本上俩人可以在家里教学生了。由于教学认真,效果也非常明显,在圈内和家长中间有个很好的口碑。特别是跟李娜学古筝的学生在参加香港和大陆内地举办的比赛时,还获得了一等奖。小小年纪培育桃李已经有成了,真为她们的成就高兴。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她俩的孝心。她们说,爸妈快要退休了,她们想把父母接到北京来,让他们过好日子。在我看来,这才是那颗“真正不变的天使心”。(全国台联文宣部 阎崑)
[编辑:郜利敏]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