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深化 机制——台胞社团领袖共话深化两岸文化交流

2016年04月22日来源:台胞之家

第三届“台胞社团论坛”文化分论坛会场。徐波/摄影 

  以“建立文化交流合作机制 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台胞社团论坛”文化分论坛9月12日至13日在京举行,来自两岸、香港及海外的近80位嘉宾济济一堂,从“加强两岸文学、艺术、媒体和创意产业交流”、“加强两岸社区文化交流、青少年交流、抗日文化交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交流”等角度切入,总结了全球台胞社团开展两岸文化交流的成效经验,提出了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的建议,指明了今后台胞社团努力的方向。

 

 

  中华文化为两岸文化交流提供强劲动力 

  “中华文化”是本次文化分论坛各位台胞社团领袖热议的关键词。

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在文化分论坛上发言。唐金栋/摄影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让中华文化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提出应进一步在两岸基础教育中弘扬中华文化,“如果两岸学生有机会共同学习,对于守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将助益良多。”

 

   “我们要大力回应两岸的领导,振兴中华文化,把两岸的心结成一颗心”,台湾中华文化协会理事长范光陵表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有复兴中华文化的伟大梦想!”

   “中华文化作为重建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支柱,努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两岸文化交流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也成为了两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文化交流的心连心,更容易消除两岸长期的心理隔阂和偏见。”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深入阐述了弘扬中华文化对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建立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正逢其时 

  参与文化分论坛的台胞社团领袖一致认为,当前两岸文化大交流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全球台胞社团应当努力抓住当前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推动两岸的文化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

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在文化分论坛上作主旨发言。徐波/摄影 

  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指出,目前,尽管两岸同胞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不遗余力,但也存在着散、浅、弱等问题。他提出,深化两岸文化交流,需要建立两岸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一是建立两岸台胞社团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二是促进两岸的文化作品、产品、艺术家进入对方的体制内,以行政的力量共同推动双方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是建立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支持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汇集各方力量,促进两岸的文化大交流。

 

   《海峡评论》杂志总编辑王晓波教授从“河洛”一词切入,论证了两岸传统文化的一致性,“(台湾)闽南人自称的‘河洛’其实就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他进一步从恢复两岸文化的历史记忆出发,提出了八项实实在在的建议。

 社团精英们在分论坛上共话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徐波/摄影

  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许辉和台湾新地文学总社社长郭枫则分别从自身参与的两岸文学交流角度出发,肯定了目前开展两岸文学交流的成效,提出了进一步建立交流合作机制的建议。

 

 

  两岸新媒体青年是文化交流合作的主心骨 

  “青年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围绕如何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与会嘉宾们纷纷指出,需要进一步深化两岸青少年交流,特别是新媒体青年的交流合作。

  中华青年数字文创交流协会理事长李国杰深入分析了当下台湾青年的现况,表示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台湾青年也以创新精神闯出了一片天,其中文创产业是创业热点。他进一步指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文化,两岸的新媒体青年拥有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资产,也具备同文同种的合作优势,可以在新媒体文创领域率先促成两岸青年的合作。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对比了两岸在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方面的差别。他指出,虽然存在着师资力量、教学模式和实践平台创设等方面的差别,但两岸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培养符合现代文化规划的人才资源,并通过建立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助力两岸文化人才发展。

 与会嘉宾在分论坛上为深化两岸文化交流积极建议。唐金栋/摄影

  此外,围绕文化创意产业,与会嘉宾还就两岸工艺美术交流进行了讨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周郑生、台湾工艺家协会理事长卿敏华及台湾工艺之家协会顾问梁志忠分享了中国工艺美术传统在两岸的发展及两岸工艺美术交流的现状,提出进一步加强交流、建立平台的希望。

 

 

  两岸社区文化交流大有可为 

  “社区交流”首次作为议题被纳入了本次讨论之中,也成为了文化分论坛的亮点。与会嘉宾纷纷指出,两岸关系发展至今,各类交流日见热烈,但作为建构社会基层稳定力量的“社区交流”仍有发展空间。

 台湾世新大学教授林孝信带来了台湾设立社区大学开展终身教育的经验。徐波/摄影

  台湾中华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张昭友介绍了台中西屯区社区营造的经验。台湾原乡文化学会理事长李赫以实例介绍了台湾“社区总体营造”所产生的产业、文化、生态、照护等效益。台湾世新大学教授林孝信带来了台湾设立社区大学开展终身教育的经验。厦门大学教授高和荣分享了台胞参与厦门海沧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台胞参与厦门社会治理而创新的协作、共享、责任、参与及融入等机制。

 

  “民间是开展两岸交流、增强两岸互信的根基,政府应该为此进行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使得两岸基层民间交流常规化,夯实两岸交流的社会基础。”两岸社区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得到了与会台胞社团领袖的一致认同。

 

  抗日战争是两岸血脉相联的纽带 

  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两岸首次共同以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明年又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光复70周年。“抗日”也是本次文化分论坛嘉宾热议的话题。

  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长丘秀芷介绍了该协进会成立的宗旨和近年来从事的工作,表示应进一步弘扬广大台胞的爱国主义传统、增进两岸抗日文化交流。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表示,台湾同胞抗日斗争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应以纪念台湾同胞抗日斗争活动为纽带,举办展览、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促进两岸民族记忆和历史共识。

  台湾祖国文摘杂志社社长戚嘉林指出,日据50年间台湾人民都视中国为祖国,并期盼回归祖国。“我们应传承抗日战争中这段刻骨铭心的台湾祖国记忆,共同形塑恢复台湾先贤视中国为祖国的国族认同,并以此基础建立两岸政治互信,开展政治对话,走向和平统一,实现台湾先贤‘复归祖国’的中国梦,两岸共圆祖国雄飞世界的中国梦。”

 全国台联副会长江尔雄和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主持文化分论坛讨论。徐波/摄影

  在短短两个半天的讨论中,文化分论坛人气最为高涨、发言尤为热烈。两位主持人全国台联副会长江尔雄和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以精彩的介绍、到位的点评,流畅地串起了全场讨论。此外,从经济、社团等其他分论坛还有嘉宾“慕名”到文化分论坛串场发言。大家都在发言中肯定了建立机制平台、加强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表达了期盼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望。(邓靖/文,唐金栋/图)
 

 

 

[编辑:林雪]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