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国制造”技术 体味千年学府文化

2016年11月26日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两岸青年论坛体验式交流的学者们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与动车合影

  1125,在绵绵细雨中,中华文化论坛——两岸青年论坛体验式交流的学者们开始了第二天的行程。上午10点学者们抵达位于湘江之滨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这里是中国中车旗下的核心子公司,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制基地、湖南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在中车株洲典礼机车有限公司的开放展览车间里,讲解员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现状,并带领大家实地了解电力机车、城轨车辆的生产制作过程,虽然因为技术保密的原因无法拍照,但是能够亲眼看到“中国制造”技术的代表——动车组是如何在生产线上组装成型的也是十分难得的。

 

参观株洲市规划展览馆 

 

株洲市规划展览馆内浏览展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而言,“预”指的就是城市规划,要想了解一座城市的发展就要到城市规划馆,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株洲,认识株洲,两岸青年论坛的学者们又来到了株洲市规划展览馆参观。展览馆总建筑面积10400平方米,分为三大部分“印象株洲”、“蓝图总览”、“豪迈开拓”,展厅采用大量高科技手段辅助展示,让参观的学者们了解了株洲悠久的历史文化、当今城市建设的巨大成就和未来城市发展的美好前景。

 

株洲市规划展览馆合影 

如果说上午活动感受到的是工业文明的洗礼,那么下午到岳麓书院体味到的则是千年书院文化的熏陶。大巴车行近岳麓书院,道路两旁已经悄然增加了不少古香古色的建筑,薄薄细雨中我们仿佛穿越千年回到岳麓书院的鼎盛之际,书院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论语·泰伯》,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学者们下车后一面跟着讲解员倾听千年书院的悠久历史,一面抽空拍上几张照片,书院传世的名言、舞榭楼阁、小桥流水,或人文或自然都成为学者们拍摄的对象,感受到书院浓浓的中华文化氛围。因为现在岳麓书院属于湖南大学下属的机构,所以同行的不少两岸学子都十分羡慕湖南大学的学生能够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求学问道。湖南大学也因为拥有岳麓书院以及近百年来英才辈出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继承和发扬“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为核心的湖大精神,形成了“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特色。多年来,学校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许多毕业生成长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先后有27位校友当选为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居在湘高校第一,并稳居部属高校第一方阵。

 

岳麓书院门前听讲解 

  参观完岳麓书院,两岸青年论坛的学者们移步岳麓书院博物馆会议室同湖南大学的师生们进行交流,湖南省台联会长、湖南大学教授白树仁主持交流会,他对各位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出席交流会的领导和嘉宾。湖南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侯立臣致辞介绍了了湖南大学和岳麓书院的有关情况。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殷慧介绍了书院文化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书院精神。她认为书院具有三个方面的精神价值,一是以“道”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以道济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二是学术创新精神。三是书院的教化精神。虽然制度层面书院不存在了,但是仍应当秉持书院精神,脚踏实地的开展国学研究工作,为弘扬中华文化提供源源动力。

 

湖南大学座谈交流会合影 

殷慧教授介绍完书院文化后,两岸学子进行了文化交流,大家围绕中华文明体系如何创建、中国模式、全球化问题的解决、中华文化的实质内涵、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生张丰赟、胡长海、钟晓华,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王裕庆、研究生侯泰宇,台湾苦劳网记者张智琦、王颢中,台湾远望文化事业研究员张玮珊等相继发言。

 

湖南大学座谈交流现场 

夏潮联合会秘书长林声洲致辞

青年学者讨论结束后,夏潮联合会秘书长林声洲致辞,他介绍了夏潮联合会诞生的背景及当前发展的状况,对青年交流中大家的观点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需要两岸的青年共同努力,两岸的青年也应当为弘扬中华文化而共同努力。

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讲话
  最后,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说:他认为两岸青年围绕中华文化进行讨论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设计两岸青年论坛的目的也是希望青年们能够产生观点上的碰撞,激发思想的火花,纵观中华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激辨中找寻到发展的道路。他指出我们应抓住中华文化的焦点,对中国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西方文明有合理的地方,中华文化应具有包容性,注重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同时,中华文化有自己的背景和源流,也不能简单西化,所以既要做好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又要坚持中华文化的自信,做好中华文化传统内容的传承与阐发工作,深入研究如何树立中华文化的魂与根。最后李院长希望两岸同学在探索中华文化的道路上都能够有所收获,同时感谢湖南大学、湖南省台联对参访工作所进行的热情接待和精心组织。(文、图/王瑞阳)
[编辑:林雪]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