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台湾的制艺

2017年04月27日来源:台胞之家网

  制艺又称制义、时文、四书文、八比文等。制艺写作是清代科举制度规定的考试项目。

  “士既无不出身于科举,既无不能为制艺”。清代“出身于科举”的台湾文人留存的制艺作品相当多,并有制艺作家和制艺作品达到全国一流的水平。

  卢前(冀野)《八股文小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5月版)据清人梁章钜《制艺丛话题名》举台湾教谕郑兼才为清代嘉庆朝之“制艺巨手”。

  又,洪弃生《寄鹤斋诗话》谓:“同邑有张汝南,名光岳,号璞斋,制艺巨手,衡文者至以方百川为比”。张光岳(1859—1892)是台湾彰化人。方百川即方舟,安徽桐城人,方舟出于制艺大家韩慕庐门,“为一代之巨手”。张光岳的作品堪“以方百川为比”,自有很高水准。

  洪弃生本人也擅长于制艺的写作。

  清代台湾的制艺写作水平,从各书院的“生员课艺”即制艺习作,也可窥见。

  《海东书院课艺》(图一)收有台湾海东书院生员林际春、谢鹏翀、汪春源、叶郑兰、石寿琪等人的制艺习作,皆一时之选。

图一

  蒙台湾学界友人协助,兹从《海东书院课艺》抄录、整理汪春源的《子曰射不主皮》:

  [题]子曰射不主皮(此为单句题)

  [作者]汪春源(1868—1923,台南人)

  “思古道而维古礼,兴周变鲁之意也。(此为破题)

  夫射而主皮,古道奚在。羊而欲去、古礼何存。一思乎古,一明所爱。非兴周变鲁之深心乎。(此为承题)

  昔夫子抱兴周之素愿,具变鲁之殷怀,固无日不以道与礼望天下也<起>。道在观德,而偃武以修文。礼在授时,而尊王即以敬祖<承>。无如贯革是尚,古道不存,故事奉行,古礼将绝。致使兴周变鲁之愿望,未由申于天下<转>。而圣人之心良苦,已说在子之论射、与子贡论饩羊<合>。(此为起讲)

  是今夫养之乡学,选之泽宫,其范学士大夫,共示驱虞狸首之节者,射是也。(此为领题)

  夫登揖礼之堂,兵刑弗尚。遊乡校之圃,礼让兼修。(此为两提比)

  古盛时创制,显庸直统。斯人之材力,聪明潜消。其桀骜之气,奈何恃强角力,开斯世干戈扰攘之风乎。

  时事值迁流之会,变乎古者恒多,而遵乎古者恒少。所以弓挽六钧,矢穿七札,不过以挽强命中夸智勇之先声,而逊让之休安在矣。

  晋作六军,楚矜两广,直欲以黩武穷兵,酿纷争之隐患,而德礼之意何存乎。(此为两中比)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俾知伸德绌力,昭一朝仁礼之风。尚德进贤,普一代祥和之化。(此为两小比)

  是亦昭穆考之,精神所默与维系者也。

  周之兴也,效射散军,虎贲脱剑,雍雍乎盛治也。礼射具在,而古道犹存,东周尚可为乎。今夫临以太庙,重以皮弁,其统朝野上下,共循夫履端正始之仪者,告朔是也。

  夫颁象魏之书,遵政令者钦为巨典。肃骏奔之制,懔春王者奉为常经。

  古先王法良意美,直合一朝之典章文物,群深以展敬之忱。奈何因循废坠长,子孙数典忘祖之失乎法度。当颓废之秋,去之虽不足惜,而去之又甚可忧。所以文献之征,禘祭之设,尚怀高曾规矩之思,而饩牵更何论矣。桮棬之细木简之遗,犹动摩挲爱惜之意,而礼制从可知也。(此为后两比)

  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俾知有礼始有羊,羊原为礼而设,见羊即见礼,礼转借羊而存,是亦我元公之灵爽所隐为式凭者也。鲁之盛也,寝庙燕享,骍□告虔,煌煌乎令典也。名物犹留而古礼可复,吾鲁其有豸乎。”(此为落下)

  [评语]气机圆熟,词旨光昌。不必求高求深自是投时利器。

  [等次]超等壹名。

  汪春源是1888年中为举人的。他在海东书院写作这篇“课艺”时还是个“小小少年”。清代台湾的制艺(包括课艺)写作水平确是相当高的。

  汪毅夫

  2017年4月26日凌晨记于北京

[编辑:王亚静]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