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者观点交锋:民俗交流会否促统?

2017年07月31日来源:中评社

  中评社哈尔滨7月24日电(实习记者 海涵)日前在哈尔滨正式启动的台胞学子2017台湾史暑期研习营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中。22日上午,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先清为参营人员做了台湾民俗学史的报告,张先清主要介绍了日据时代的民俗研究、二战后的台湾民俗学、近三十年民俗学的新发展路径三个部分的内容。讲座结束后,两岸学者就民俗交流在促进两岸统一中的作用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张先清表示,无论从两岸学者民俗学研究的角度还是从两岸民间民俗交流的角度出发,民俗对促进两岸融合统一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觑的。他从自身多年来致力于民俗学研究的经验出发谈到,民俗学是文化传统色彩极为鲜明的一门学问,通过对台湾民俗学谱系的梳理可以发现两岸同源的文化脉络进而发现两岸在文化传统上的共通性。他谈到,除了民俗学的研究成果,两岸学者共同致力于民俗学研究这个事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张先清认为,民俗涉及到了文化传统的问题,与大众、百姓的关系很密切,社会关联度和公众认可度都很高,民俗层面的交流可以很好地唤起民众的共同记忆并进而促进民众的共同认同,民俗交流作为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推广到更大的角度,以更好地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

  《远望》杂志总编、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石佳音表示了不同的观点。石佳音明确表示,在他看来,两岸之间的民俗交流对促进两岸融合统一没有必然作用。他认为,大陆方面研究两岸关系的学者以及致力于促进两岸交流的人士一直存在着一个“盲点”,即认为,两岸之间只要有同源和相通的民俗并多进行民俗上的交流就能走到一起。石佳音认为,这样的看法恐难解释为何“两岸民俗交流越来越多而台湾社会却越来越‘独’”这一事实。石佳音并不否定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问题的关键是哪个层次的文化交流”,他强调到。石佳音举例说,台湾的“台独分子”也可以祭妈祖、可以吃中国菜,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台独”主张。

  石佳音认为,两岸之间真正有效的文化交流应当是文化思想层次的交流,即所谓的大传统而非小传统的交流。石佳音具体解释了何谓“大传统”和“小传统”,所谓“大传统”是通过读书、思考、反省而习得的系统的思想、价值观和世界观,而“小传统”则是于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一些仪式性行为,儒家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大传统,而民俗文化则是小传统。石佳音进一步讲到,从周朝大一统开始,三千多年来中国的融合和传承靠的都是大传统,是蕴含于其中的“以天下为己任”、“合作共存”、“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中国精神。石佳音表示,小传统是地区性的,不具备向心力;大传统才具有全局性,有很强的整合力和凝聚力。他高度评价了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文件中通过的“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他认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大陆能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石佳音总结说,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两岸青年有机会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可以继承先人的优秀思想,用一种更为宏大的天下观来为两岸统一贡献更多的力量。

  针对石佳音的观点,张先清回应到,在促进两岸融合统一方面,大传统固然很关键,作为基本理念和核心思想的大传统处于指导性的地位,但是小传统也是必要的,大传统要想更好地发挥作用离不开小传统的力量。他表示,小传统更多地关涉普通民众,民众的基础无疑是重要的,一旦小传统在民间得到了认可,大传统被接受就更为容易了。

  张先清之后,一名来自台湾的学生也就石佳音的观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讲到,他认同石佳音所言“‘台独分子’也可以有与大陆相通的小传统”,但是要知道,“台独分子”已经油盐不进,对他们说什么似乎都意义不大。他认为,民俗交流可以起作用的群体应该是台湾的很大一部分“能够听得进话”的人。该同学认为,两岸青年对彼此缺乏足够的了解,就像许多台湾人不知道在大陆有一群人跟他们讲一样的闽南语,而大陆的空姐也会问“台湾人是否过清明节”这样的问题。“因此,促进两岸青年互相了解、更好交流、共同发展迫在眉睫”,他最后说到。

  台湾新党发言人、新党青年委员会召集人王炳忠也就民俗交流对两岸融合统一的作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直言,民俗交流当然不能解决“反独促统”的问题,因为“反独促统”是个涵盖面很广的问题,涉及到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民主价值认同等问题。但是王炳忠认为,大传统和小传统在其中只是分工不同、角色不同而已,民俗交流是像“打地基”,“地基”之上的“上层建筑”需要有人引导。他提到了目前在台湾闹得沸沸扬扬的“众神上凯道”事件,他认为,民进党限制民间烧香、烧金纸是其从民俗上“去中国化”的又一动作。“‘台独’很着急,”王炳忠说到,“台独分子”之所以嚷嚷出“台湾人不拜中国神”的口号是因为他们也注意到民间的小传统将会是他们“去中国化”最后一米道路上的很大障碍、是妨碍他们铲除中国文化的最后一个堡垒。

[编辑:王亚静]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