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尽的宏大叙事 看不够的千里山河

2020年10月03日来源:台胞之家网

——记全国台联2020两岸媒体人云南行

两岸媒体人在建水文庙合影

  9月21日至30日,来自两岸10余家媒体近30名媒体人跟随“全国台联2020两岸媒体人云南行活动”的步伐,来到了云南,历时10天,踏遍昆明、玉溪、红河、曲靖、昭通等市,走入深山小寨中调研采访。本次活动由全国台联主办,云南省台联承办。通过实地考察,两岸媒体人对云南的脱贫攻坚、生态保护、民族融合、历史文化及国家在建白鹤滩水电站等大型工程都有了更加直观且深入的认识。

  活动期间,两岸媒体人不仅用双脚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也用双眼见证脱贫、环保、水利建设等宏伟工程如何改善人民生活,更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人民日报海外版港台部记者金晨表示,整趟云南行,两岸媒体人用亲身经历证明“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正成为云南群众日常出行的真实写照,他们还积极参与扶贫、宣传所见所闻,用行动诠释了何为两岸一家亲。希望类似两岸媒体人的交流活动能越来越多,让更多两岸同胞齐聚祖国大陆,在领略壮美河山的同时,一起学习、交流、收获、进步。 

两岸媒体人是讲好两岸故事的重要力量

启动仪式现场

  9月21日,“全国台联2020年两岸媒体人云南行”活动在昆明启动。出席启动仪式的领导有全国台联副会长郑平,云南省台联会长、台盟云南省委主委杨晓红,全国台联巡视员武晓峰等人。启动仪式由杨晓红主持。

郑平致辞

  郑平在启动仪式上致辞并宣布“全国台联2020年两岸媒体人云南行”正式启动。他指出,两岸媒体人是讲好两岸故事、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为邀请台湾记者参加活动带来困难,但也为我们通过台胞自媒体宣传、探索更接地气的传播方式带来了契机。希望两岸媒体人通过考察了解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和对台交流交往等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绩,激发创作灵感,多出精品力作,为宣传云南的改革与发展,为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多感悟、多挖掘、多报道。

  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张国华在会后接见两岸媒体人,并向全国台联长期以来对云南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对两岸媒体记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近年来,云南依托区位、气候、资源、生态、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云南高度重视云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连续举办8届“云台会”,为台资企业和台湾同胞在滇发展提供系列优惠政策。希望两岸媒体记者利用此行的机会深入了解云南,客观真实地反映云南发展成就,吸引更多台湾同胞前来投资兴业、体验考察、旅游观光。

  参与启动仪式的海沧台青媒体人谭皓旻,平日最关注的是环境保护议题。她说,“本次活动,我最期待去云南的大海草山与邛海湿地公园,了解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新情况并汲取一些关于环保的有用经验回海沧或台湾沿用。”

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

两岸媒体人在马房村

  走在玉溪市澄江县马房村的道路上,两岸媒体人不时停下脚步,拍一拍那碧水澄波、莲叶千倾的美丽乡村景象。该村因元末梁王泽水草丰美屯马而得名,2019年被评为云南省美丽村庄,目前是澄江市为保护抚仙湖而实施的生态移民搬迁中,离抚仙湖北岸最近、受益较大的自然村,也是该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走出的幸福村、示范村。

  两岸媒体人逐一参访村中的史展馆、人才驿站、马房议事厅、图书借阅室、组织生活馆、创新创业培训基地等功能室,了解马房村的前生今世及发展农旅融合的最新概况。

海沧台青媒体人合影

  “马房村2014年成为搬迁居民安置村,从它走上一条以民俗餐饮为主,农业观光为辅的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后,全村2019年人均纯收入即可达1.69万元(人民币)”, 海沧台青媒体人胡育宁边走边赞叹地说,“一路走来,处处可见奶橘色的民居和餐饮民宿合一的建筑物,从他们的壁画与建筑风貌来看,就能知道当地政府曾协助该村统一风格,所以我们走进村庄时,感觉相当地舒服。”

  在了解马房村乡村振兴的现况后,海沧台青媒体人高硕亨好奇地问,“抚仙湖究竟有何重要性,为什么政府能为了保护一个淡水湖泊而搬迁3万余人?”

  “保护好抚仙湖相当于为全国每人储备了15吨1类水”,云南玉溪市台办主任柳卫国仔细地向两岸媒体人介绍说,抚仙湖蓄水量为206.2亿立方米,相当于13个滇池、7个太湖、6个洱海,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一旦抚仙湖水质严重退化后,中国将从此告别拥有优质大型湖泊水资源的时代。因此,抓好抚仙湖保护治理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备用水资源意义,还能在保护好地球生态的同时,为当地乡村振兴、居民生活与经济发展不断释放出生态红利。所以从稀缺性、独特性、不可逆性而言,保护抚仙湖的意义堪比保护“大熊猫”。

人人脱贫有希望 国强民富奔小康

海沧台青媒体人送点心给村民

  本次云南行中,两岸媒体人走访了位于曲靖市会泽县的三家塘村,以及位于戛洒镇的曼哈社区与平寨社区,聚焦当地脱贫攻坚、旅游资源、产业特色、民族团结进步等话题,进行广泛且深入的交流探讨。

  云南会泽金钟街道三家塘村,地处高寒山区,属于毛家村水库库区村,一进入丰水期许多地都会被淹,因此没有形成主导种植产业,劳力基本外出务工。2017年,云南省台联对口三家塘村开展脱贫攻坚“挂乡包村”工作,2018年全村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摘帽,不仅如此,村民们还走出一条种植草莓致富的新道路。

  香港中评社记者李娜在三家塘村采访时,发现一件格外暖心的事迹,她说,“我看见几位台湾青年带了糕点给当地的贫困户。”而发起这项倡议的正是来自海沧的台青媒体人林倩如,她回想萌生此意的经过时说,“住在大山里的村民一生要到城市的机会不多,更别说吃上精致的糕点,而生活在城市的我们想吃到任何食物都很便利,所以我就想将郑平副会长给我们的糕点与村民分享,没想到小伙伴们很快就响应提议了。”

采访刀向梅

  与三家塘村一样曾为贫困村的戛洒镇平寨社区,而不一样的是平寨还是个“花腰傣”聚居的村落,“花腰傣”因其服饰古朴典雅,特别是女子腰间那条绣有精美图案的花腰带而得名。走进寨子,看到的是几十位花腰傣绣娘们在空地上围坐一圈安然刺绣的模样。

  “我们寨子2010年已全部实现脱贫”,新平县花腰傣手工艺品开发协会副会长刀向梅向大家介绍平寨村脱贫攻坚情况时说,“2008年协会成立前,绣娘只绣自用,协会成立后则将传统绣品市场化,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为当地村民增加收入。十几年下来,加上政府扶持,协会统一订制的部分绣品已远销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协会合作的绣娘已经辐射到周边7个村寨,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海沧台青媒体人周威辰正在参与西部驻点扶贫工作,他听完平寨脱贫的经过后,有感而发地表示,“国之根本在民,民不富则国难强。倘若我待在台湾,是没有机会参与到如此充满意义的脱贫攻坚计划,去为缩减贫富差距、让弱势群体过上好生活而尽自己心力的,我相信大陆的扶贫经验将成为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经历之一。今年就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了,希望年底时,人人都能像花腰傣人民一样,把太阳戴在头上,把彩虹系在腰间,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大国重器需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现场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的金沙江中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建水利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两岸媒体人一行来到白鹤滩水电站,近距离感受“国之重器”的魅力。

  站在最佳观测点834平台上,两岸媒体人远眺施工现场,只见两岸山体形成的峡谷间,一座拱形水坝雏形已经建成,横跨在金沙江上,两边山头架起的运输铁索也正在运送建设所需物资,施工现场一派繁忙。“这简直就是流浪地球电影中的场景再现啊!”中新社记者刘大炜赞叹道。“台湾已经很久没盖这样大的工程了”,海沧台青媒体人吕绍园则指出,白鹤滩水电站是我目前见过最大的工程,没有之一,令我震惊万分!

  白鹤滩工程建设部主任汪志林一路引领并介绍各项工程进展。他说,水电站工程规模决定其施工难度,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也为工程带来挑战。目前,电站施工已进入第十个年头,主体工程完成90%,预计2021年开始发电,2022年所有机组安装完毕。届时,水电站年均发电量能够满足相当于60%北京人口全年用电。

座谈会现场

  在实地走访过大坝、引水发电系统、机电、泄洪洞等施工现场后,两岸媒体人与白鹤滩水电站有关技术人员及专家学者们一同座谈,现场讨论气氛十分热烈。“白鹤滩水电站为何选址在此?”“生态环保与技术人员培育上有何规划?”“移民搬迁人口如何安置?”等问题不断地涌现。

  有台青媒体人好奇如此庞大的工程中有多少技术是自主研发。对于此提问,汪志林从技术角度给予解答,郑平则从水利行业发展历史给予回应。他们表示,建造白鹤滩的所有技术都是自主研发,自三峡工程到乌东德工程再到白鹤滩工程,大陆的水电技术经历了从“跟跑”到与其他国家“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现阶段大陆水电建设的技术和质量均是世界一流水平。

  回顾本次云南行走过的每一站,海沧台青媒体人苏子睿表示,“唯有亲自走过,才能体会感受。我很幸运能亲眼目睹全球在建最大的水利工程、深入傣族聚居村感受民族团结进步的生活氛围,走近马房村了解村落关于环保的整体规划,我想将这些宝贵的见闻传递给更多台湾青年知道,期盼能够提起他们的向往。”  

  作为第三次参与全国台联举办的两岸媒体行的老团员,海峡之声记者曹婷表示,每年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每一次和台湾媒体人走完全程,眼见耳听祖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吃住一起,相识相知,感受到彼此的善意和贴心,也对看到的人事物产生共鸣,给我感觉我们真的是一家人。对我来说这就是两岸媒体行特别有意义的地方,它能给我“打鸡血”,不仅仅在于看到祖国的各种发展,更在于看到两岸之间的希望!

两岸媒体人在白鹤滩水电站机房合影

  (图/刘莹 文/李俞柔)

[编辑:刘颖]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