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成为世界认识贵州的新名片——记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台联界别委员赴黔考察调研

2023年05月26日来源:台胞之家网

考察团部分成员在中国天眼前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贵州发展、情牵贵州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两次亲临贵州视察,两次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对贵州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贵州指明了发展方向、理清了发展思路。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5月9日至13日,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际,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台联界别委员一行赴贵州省考察调研。全国政协台联界别委员陈元丰、杨毅周、郑平、庄振文、李大壮、陈椿、陈小艳、林娜、林敏、林敏洁、黄毅辉、潘裕萍等,参加了考察调研。
  通过实地走访贵阳、遵义、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3个地级市(州),7个县(市、区),17个点,围绕贵州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落实情况,与当地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台胞代表进行交流座谈,了解台胞台企在黔生活发展情况,推动解决贵州发展、台胞台企融入的难题。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开创乡村振兴新局

座谈会现场
  12日,考察团听取了贵州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张敬平,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委台办主任刘睿的有关情况介绍,查阅了省乡村振兴局、省商务厅、省大数据局、省发改委、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的书面介绍材料,并进行座谈交流,了解贵州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等方面的情况与存在的难点。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陈晏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台联界别委员与省政府有关人员热烈交流。

贵州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张敬平(左);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陈元丰(右)
  贵州是全国脱贫人口和易地扶贫搬迁人数最多的省份,也是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任务最重的省份。2020年以前,贵州省88个县中有66个贫困县,923万贫困人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将192万人搬出大山易地安置,最终实现全部脱贫摘帽。张敬平指出,“未来我们将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快发展。衷心希望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和全国台联,一如既往帮助贵州在国家层面争取更多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助力贵州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为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巨大贡献,取得如今这样的成就十分了不起!”陈元丰在具体了解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及未来规划后肯定地表示。他进一步指出,2022年贵州全省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与沿海省份相比虽不算大,但却独具特色。贵州在数字经济战略上抢先机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也出了新成绩,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未来希望贵州省政府继续加强谋划设计,在两岸交流中充分发挥贵州特色与优势,吸引更多台胞、台企安居乐业。
  “‘贵州64条措施’结合‘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集合西部大开发政策、贵州国家级‘三大实验区’建设等相关政策措施制定,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面向台湾开放,支持贵州台资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行动、参与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助力台商台企与贵州共同发展。”刘睿介绍贵州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有关情况时说。
  “农业、林业是贵州对台优势产业,请介绍‘农林22条措施’等中央政策举措在此落实的情况”“黔台两地少数民族交流合作的现况与难点是什么?”“如何确保脱贫后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赤水河下游是酱香白酒的黄金产区,其流域生态保护怎么进行?”委员们带着问题考察并在座谈会上与省政府人员充分交流。
  考察团一行对贵州有了新认识: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前进,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县通高速,世界前100座高桥近一半在贵州;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全球1/4以上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1/7以上的吉他在贵州生产;大数据发展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全国第一,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政务数据“贵州政务云”平台,省级政府电子服务能力综合指数全国领先。
  
在正安县吉他文化产业园(上)、贵安新区华为云数据中心考察(下)
  访台胞、提建议、解难题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贵州省台联及时向在黔台胞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这一过程中能清晰地感受到他们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吸收,并自发组织进一步学习,这也说明台联工作卓有成效,让台胞在黔生活工作有获得感、融入感、认同感......”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台联会长曾力群一路上向考察团成员介绍近两年省台联开展的工作,以及考察点惠水县好花红村、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平塘县中国天眼等地的涉台情况。
  
参观好花红镇好花红村
  11日上午,考察团一行来到平畴沃野、山环水绕,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95%以上的好花红村。随着布依族姑娘讲解的步伐,委员们参观具有布依族民族特色的枫香小院和历史悠久的古楼“中华布依第一堂屋”等地,了解此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与台湾各族各界开展交流合作的最新情况。“贵州是少数民族大省,台湾少数民族人口约有58万人,两地交流合作前景广阔。建议积极组织对黔台两地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研究,为增进与台湾少数民族的交流交往提供贵州经验。”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研究室主任陈小艳表示。

召集人杨毅周发言(上);在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聆听盲人爵士乐团演奏(下)  
  “到贵州农村,精准招收弱势贫困学生,给予全方位的资助”——这是由台湾知名企业家王雪红夫妇2009年捐资2.4亿元在贵州兴建的盛华职业学院办学的初衷。该学院设有互联网营销、大数据智能技术、现代艺术及非遗等6大专业,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引入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企业的商业项目,帮助学生掌握特长,提前向“准职工”身份转变。
  “盛华职业学院创办了全免费的盲人学院,培育出2022年残奥会金牌游泳体育健儿蔡丽雯,组建了盲人爵士乐团。我听了盲人学生歌唱《我和我的祖国》时特别感动。”杨毅周指出,截至2022年,该学院培养贵州贫困家庭学生近15000人,其中残疾、盲人学生近1500人,教育他们一技之长,毕业后能更好工作,这是台胞参与教育扶贫的典范之一。未来,我们应当将它继续发扬光大,调动两岸资源,助力贵州人才培养。
 
在黔台胞座谈会(上);在南仁东事迹馆学习(下)
  “所有电子产品都不能带入......” 11日下午,考察团赶赴位于平塘深山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俗称“中国天眼”(FAST)的所在处。天眼是我国自主研发,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作为观天巨目、国之重器,2021年它面向全球开放,对我国数据传输和存储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也给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委员们在了解天眼科技成就与对贵州的贡献后,还到该工程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事迹馆,接受思想洗礼,感怀科技工作者自立自强、无私奉献、爱国爱岗、追求卓越的精神。
  “天眼科技让我大为震撼!”全国政协委员、台湾中华武学会创始人黄毅辉建议:“将平塘的国际天文体验馆扩建,多加点天文科普知识及互动式体验项目,并与南仁东事迹馆、FAST瞭望台连成一条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路线,邀请港澳台青年前来参访,感受我国傲人的科技成就!”
  在12日台胞座谈会上,吴崇任、邱智良、黄启璋、林群翔、吴攸等7名台胞,从自己深耕的领域出发,分享他们在黔就业、创业、生活、融入的难与易。委员们也向台胞宣讲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对台方针政策,以及几日考察所见所得,鼓励他们“勇毅前行,扎根贵州,与贵州同发展”。
  贵州特色产业加“数”奔跑 欢迎更多台胞来贵安家立业
  贵州不是只有茅台、黄果树和老干妈,“大数据”才是世界认识贵州的新名片,它成为了引领贵州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次考察,委员们重点了解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建设的情况,以及其如何推进大数据与特色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期间,委员们考察正安吉他、湄潭茶业、仁怀白酒、长顺农副产品、贵安华为云数据等产业,在深入了解各产业数字化生产成果的同时,看望关怀当地台胞台企。

在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考察
  早些年,正安因没有产业支撑而成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外出务工一度是当地青年解决就业的途径。不甘于家乡穷困的300多名在广州打工的正安人,2013年把在外学到的吉他生产工艺技术带回正安,建设家乡,一改正安无产业支撑的现实。如今,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具规模的吉他生产基地,年产销600余万把吉他,2022年产业园外贸达2亿美元,带动就业近1.5万,吸引126家相关企业入驻,其中全世界尤克里里产值最大的台资企业——钰丰乐器也在园区内设厂。
  “正安不沿海、不沿边,做吉他出口产业,物流运输成本问题怎么解决?”“不论在吉他生产环节上,还是原料成品运输上,我们都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与品质。你们看到的机械臂智能化生产线、智慧物流生态平台即是实例。”委员们与当地工作人员热烈交流。
 
在遵义会议会址前合影(上);参观国台酒庄密闭式接酒输送系统(下)
  “茅台镇上空悬浮着一层风吹不走、雨打不散的微生物群,天然不可复制......”,委员们在遵义会议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后,来到茅台镇夜郎古酒庄、国台酒庄参观。“30道工序165个环节,每个工序和环节都相互关联,国台酒将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先进科技紧密融合,破解传统酿造技艺之谜,告别模糊,走上精准科学酿造之路,让酒的批次质量更稳定了。”在国台酒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周欣乐引领介绍下,委员们看到了数字化制酒、储酒的全过程。
 
团长郑平发言(上);在长顺熊八妹农副产品开发公司参观现代化制油工艺(下)  

  郑平肯定贵州省大力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东数西算”工程所取得的成绩。“在贵州,茶、酒、食用油产业都有大数据赋能,不仅唤醒传统产业增长活力,也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以湄潭茶为例,在新中国初建时,大量红碎茶产品出口换取外汇支援国家建设,当时两条红茶木质生产线的生产工具既原始又大型,发展迄今,不仅生产工具改善,生产流程标准化、茶园管理也走向数字化。”郑平指出:“我国东数西算、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都说明西南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希望贵州抓住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吸引更多台湾农业、大数据等行业精英来贵州就业、创业、生活。”(图/文 李俞柔)

 

 

[编辑:王宇]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