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同胞抗日历史的启示与思考

2016年04月26日来源:《红旗文稿》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70周年。70年前的1945年,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战胜 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同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饱受磨难的台湾同胞终于摆脱长达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重回祖国怀抱,实现了两岸 同胞的骨肉团聚,谱写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同仇敌忾的悲壮诗篇。

  一、台湾同胞抗日的基本特点和历史经验

  19世纪70年代,刚刚走上明治维新之路的日本,很快就确立了“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1868年明治天皇御笔信《宣扬国威辰翰》)的 侵略总方针,积极对外侵略扩张。1874年,觊觎台湾已久的日本借口牡丹社事件,悍然派兵侵略台湾。1894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1895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并赔偿白银2.3亿两。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令人难以容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后来的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随后,日本在台湾开始了50年残暴的殖民统治。日本侵占台湾50年,台湾同胞前赴后继地反抗了50年。50年间,台湾同胞抛头颅,洒热血,牺牲 了65万人,最后终于迎来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充分反映了台湾同胞强烈的祖国意识和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回顾台湾同胞抗日的历史,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台湾同胞抗日的时间最长,牺牲极为惨烈。在日本侵占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争取台湾回归祖国的斗争。 日本侵台之初,即遭到台湾人民的顽强抵抗,其惨烈“远足以震动天下,俾薄海内外闻之,知中国固大有人在,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陈孔立主编:《台湾 历史纲要》,第330页,九州图书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由于日本殖民者的残酷镇压,20世纪20年代以后,台湾同胞的反日运动更多地转向了非武装 斗争,先后有新民会、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等抗日爱国团体或人士提出争取台湾地方自治、进而达到“民族解放”的运动;有台湾人 民在思想文化乃至生活等各个领域反对皇民化的斗争等等。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汇入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滔滔巨流之中。由在祖国大陆台胞组织的台湾各革命团体联合组成的台湾 革命同盟会,以“为保卫祖国,为收复台湾而奋斗”为宗旨,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之统治,争取台胞之自由解放”,积极进行收复台湾、复兴中国的活动; 抗战期间唯一由台胞组成的具有正规军编制的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高举“保卫祖国,收复台湾”大旗,奋战在江浙闽,在对敌策反宣传、医疗救护、生产建 设、巡回慰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更为难得的是,有5万多台湾同胞历经艰险,从台湾辗转回到祖国大陆,追寻延安灯塔走向抗日战场,为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做 出了重要贡献。

  2.涌现出了一大批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而英勇斗争的抗日先贤。1895年,在中日已经签约,割让台湾已成定局,清廷驻台官员纷纷内渡之时,刘永 福黑旗军在外无援助,内部粮饷极为匮乏,敌我力量对比又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斗争,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大大鼓舞了全台民众的抗日斗志。徐 骧、姜绍祖、吴汤兴、胡嘉猷、傅德星等抗日义军与黑旗军和新楚军相互策应,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与台湾共存亡”,伤亡殆尽,极为惨烈。从1895年6月 到10月,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留在台湾的清军官兵和台湾义军不畏强暴,英勇抗敌,历经大小百余仗,前后持续5个多月,打死打伤包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 九亲王以及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在内的日军3.2万余人,比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伤亡人数多出将近一倍,在台湾史和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初期的抗日武装斗争被基本镇压后不久,台湾人民不堪忍受日本殖民者的剥削和凌辱,又奋而掀起了长达20年的抗日武装斗争。以“抗日三猛”简大 狮、林少猫、柯铁为代表的抗日义军为“回复清政”在全台各地连续攻击,给日本殖民者以沉重打击,用鲜血和生命表明了台湾同胞强烈的祖国意识。在祖国大陆辛 亥革命的影响下,同盟会员罗福星以“驱逐日人”、“光复台湾”为号召,以“华民会”、“三点会”、“同盟会”、“革命会”等名义秘密发展革命组织,积极准 备发动起义,以“雪国家之耻,报同胞之仇”。为“恢复台湾”,余清芳、罗俊、江定等领导噍吧年起义,杀死日本驻台官吏数十人。为保台护台,台湾同胞不怕流 血牺牲,同仇敌忾,谱写了一首首抵抗日本侵略的悲壮诗篇。

  20世纪20年代之后,在祖国大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林献堂、蔡惠如、蒋渭水、蔡培火、谢春木等人发动并领导了一波又一波的反日民族 运动。台湾杰出女性革命家、台盟首任主席谢雪红领导台湾共产党克服种种困难,团结岛内工人、农民、青年共同开展抗日斗争,“驱逐日本殖民者”。为反抗日本 殖民统治,台湾少数民族赛德克族领袖莫那鲁道领导雾社起义,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惨烈的斗争,最后全族几被屠戮殆尽。这种不屈不挠与日军抗战到底的精神, “使日军感到无比的惊骇”,宣告了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原住民“理蕃”、“日化”政策的破产,向世人昭示了即使日本已经殖民台湾35年,台湾同胞的民族意识仍 然“牢不可破”。抗战爆发后,台籍革命烈士、台盟盟员林正亨,台盟先辈李伟光、李纯青,台籍抗日志士宋斐如、杨诚、冯志坚、沈扶、黎舒林、李焕之、朱天顺 等,纷纷奔赴祖国大陆抗日战场,或亲上战场与敌人厮杀,或开设医院开展地下工作,或以笔为武器,或在敌后积极从事抗日活动,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中华儿女共御 外侮、宁死不屈的光辉篇章。

  3.武装斗争和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赴后继,从未间断。在被日本殖民的50年时间里,台湾同胞从来不甘心做亡国奴,从来没有停止回归祖国的努 力。先有惨烈的武装斗争,再有争取“地方自治”,争取台湾“回复祖国”的新闻、教育、文化、工农运动等非武装抗争。抗战爆发后,台湾同胞的反日活动与祖国 大陆的抗日斗争相融汇,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直至迎来台湾光复。50年的反日斗争,台湾同胞抗日意志极为坚决,民族意识极为强烈。这一点,就连日本殖民者 也不得不承认:台湾人的民族意识之根本起源乃系于他们原是属于汉民族的系统,“民族意识牢不可拔……故其以支那为祖国的情感难于拂拭,乃是不争之事 实。”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日本50年的皇民化努力,就在这一刻被风吹走,烟消云散。

  台湾同胞50年的抗日斗争史,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一是艰苦卓绝、持之以恒的反日斗争是最后取得胜利的关键;二是台湾民众强烈的祖国意识,为 台湾回归祖国的提供了强大民意基础,是海峡两岸最终和平统一的根本保证;三是多种形式的斗争,使日本殖民者顾此失彼,有力支援了祖国大陆的反日斗争。台湾 同胞在反日斗争中凸显出来的中华儿女的英雄气节,与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一脉相承,激励着海峡两岸同胞度过了艰苦的岁月,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台湾同胞抗日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

  回顾台湾同胞抗日的历史,那段气壮山河、催人泪下的悲壮历史,那段使人感慨万千,令人唏嘘不已的壮丽诗篇,给我们许多启示,予我们以深深的思考。

  1.台湾人民具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透过历史的风云,我们可以看到,黑旗军和抗日义军协同抗敌、伤亡殆尽的悲壮惨烈,日军据台之后抗日义军长 达20年的坚决抵抗,用鲜血和生命“回复清政”、“恢复台湾”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祖国意识。我们可以看到,台湾文化协会“助长台湾文化之发展”的启蒙努力, 台湾民众党“以农工阶级为基础”促进民族觉醒、达成“民族解放”的反日斗争,台湾众友会“夺回台湾归还支那而摆脱日本人的暴虐统治”的积极斗争。在民族陷 于危难的紧要关头,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一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同生死共患难,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为抗战的胜利、台 湾的光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台湾人民爱国爱乡的光荣历史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颂扬。

  2.两岸同胞休戚与共,命运息息相关。正如许多台湾志士所言,“祖国的命运,亦台湾的命运,祖国存,则台湾亦存”;“待祖国强大之秋,当时台湾 才有回复之日。待中国有势力的时候,台湾人才能脱离日本强皇之秋”。台湾被日本侵占是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结果,台湾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而 进行的斗争是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光复是两岸同胞共同团结奋斗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两岸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和精神财 富,是激励中华儿女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奋发进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3.加深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当前,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两会”共进行了11次 会谈,签署了23项协议,达成一系列共识。特别是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经济合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局面已 经形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回首台湾光复以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我们深感今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来之不 易,要倍加珍惜、共同维护。面向未来,两岸同胞要共同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先辈孜孜以求的光荣梦想,理应 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三、弘扬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弘扬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当前,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不断加深,形成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格局。维护两岸关系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绝大多数台湾同胞的共识。大力宣传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史实,加深两岸 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弘扬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两岸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累积互信,增进共识,一定能够共 创双赢,共享成果和收获。

  2.弘扬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的民族和文化认同。经过两岸同胞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宝岛 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近年来,虽然“台独”分子妄图以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论”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理基础,但是《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 《日本投降条款》的确凿事实不容改变;虽然台湾回归祖国以后两岸长期分离,但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这在历史和法理上具有坚实的基础,不容任何人置疑和撼动。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推动海峡两岸史学 界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捍卫民族尊严和荣誉”。通过两岸共同书写那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斗争史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光荣 传统,增进两岸同胞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3.弘扬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努力。两岸同胞同宗同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国 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前来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连战等台湾各界代表人士强调:“大陆和台湾 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的命运从来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两岸同胞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加强沟通,加深感情,增进两岸同胞的了解和互信,实现心灵 契合。两岸同胞团结协作,合力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70年前,两岸同胞共同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70年后的今天,两岸关系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节 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历史赋予了两岸同胞新的期望,向两岸同胞发出了新的呼唤。我们期盼,两岸同胞通过共同纪念抗战胜利 70周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维护抗战胜利成果,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共同致力于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的 美好未来。(作者:台盟中央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 刘中威)

[编辑:林雪]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