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选举真的能选出好的大学校长吗?

2017年12月01日来源:中国台湾网

台湾大学(图片来源:中央网络报)

  执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牛耳的台湾大学最近正在选举新校长,参选人也都是台湾学校界有望之士,台大也举办了数场校长候选人治校理念说明会。台湾《中央网络报》今日发表社论文章指出,大学校长身分崇高,他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校长而已,在我们中华文化传统中,也应该是知识分子的典范。好的大学校长,很难靠选举产生,而是要学校去敦聘,就像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孔明一样。今天,或许是我们重新认识大学的时候,也唯有重新认识大学,才有可能跳脱选举的魔咒,到社会中敦聘贤达之士来担任大学校长。

  社论摘编如下:

  执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牛耳的台湾大学最近正在选举新校长,参选人也都是台湾学校界有望之士,台大也举办了数场校长候选人治校理念说明会。对台湾民众,包括学校教职员来说,校长选举已经是习以为常,甚至于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选举真的能选出好的大学校长吗?选举制度与我们设想的理想大学校长,是否有所扞格?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大学校长选举是顺着台湾民主化的浪潮而成为一种制度,也因为在民主化的浪潮下,选举成了一种神圣的万灵丹,以致于无人敢于提出异议。然而,自从大学校长改为选举之后,台湾高教的水准有提升吗?就以台湾大学来说,有出过什么足以为典范的校长吗?事实上,大学校长的丑闻还不少,包括前台大校长杨泮池涉入造假论文的挂名丑闻,日前阳明大学选出的新校长郭崧旭也被质疑资格有问题。

  大学校长身分崇高,他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校长而已,在我们中华文化传统中,也应该是知识分子的典范。好的大学校长,可以建立校风,形塑精神,这才是大学无价的无形资产。北大的蔡元培、胡适之,清华大学的罗家伦,南开大学的张伯苓,乃至于台大的傅斯年,他们都为大学留下了宝贵的无形资产,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这样的校长,很难靠选举产生,而是要学校去敦聘,就像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孔明一样。

  台湾在民主化的过程中,把选举也神圣化,同时也盲目渗透到各个领域,而不考虑其适当与否。选举制度适用于台当局,因为民众纳税,透过选举至少可以制衡与监督官员。但大学不是台当局,二者本质迵异,采用选举制度的结果,难免产生扭曲的效应。既然是选举,为了参选,就可能出现造假;既然是选举,就有竞争,为了当选,就必须拉票,甚至于造谣与黑函满天飞,就像地方选举一样。上一次台湾政治大学校长遴选时,就因为学院之间的派系问题而出现难产的现象。在我们看来,选举制度不仅无法选出好的校长,甚至于不断在腐蚀过去校长所留下的宝贵遗产。

  一个好的大学校长是学校的脊梁骨,而不只是募款员而已。今天大学校长的主要功能,已不再是学校的精神象征,而是募款,或者说募款能力成了大学校长的KPI。这样的变化或许是因为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迁所致,但它的问题已经愈来愈严重,它让大学失去了社会典范的桂冠。我们回想一下过去,即使是艰困的岁月,很多大学并没有因此而丧失风骨,也没有因此而学术贫脊。

  今天,或许是我们重新认识大学的时候,也唯有重新认识大学,才有可能跳脱选举的魔咒,到社会中敦聘贤达之士来担任大学校长。

[编辑:王亚静]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