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之家  >   专题制作  >   纪念“二二八”70周年

“二二八”的亲情记忆

——两岸同胞互助友爱的故事

2017年02月10日 来源:台胞之家网

  1987年,我到山东烟台参加鲁迅研究讲习班,有机会见到鲁迅研究的老前辈李何林先生,也有机会面聆他的教诲。当我说起我是台湾省籍同胞时,李先生便说:“台湾同胞有情有义”。“二二八”期间,李何林先生在台湾省立编译馆工作。他到街上听群众演讲,“很好奇又听不懂。身边的台湾同胞劝告说,你还是赶快离开这里吧,免得发生误会受到伤害”。当时台湾群情激愤,曾发生误打“阿山”(大陆同胞)的情形,如1947年3月2日,省立编译馆的另一员工程仰秋“归途被击数拳”(事见《许寿裳日记》)。台湾同胞友善的眼神和话语让李何林终生不忘。

  台湾省立编译馆馆长许寿裳在1947年二月廿八日(星期五)的日记里写道:“下午赴馆途中闻枪声甚多,至馆见馆门已闭,对面之永安堂、间壁之中和公司均被毁。赖子清送便当,馆中人皆困守一夜不敢出”。赖子清先生是台湾嘉义县人,著名的文史专家,当时在台湾省立编译馆任干事。危急混乱之中,台湾同胞给大陆同胞送来便当,这是何等亲切的画面。

  毕业于重庆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谢旭是福建厦门人,当年在台湾广播电台节目股任职。“二二八”期间,台湾广播电台成为重要目标,并于3月8日起被宪兵队控制。台湾著名音乐家吕泉生时任台湾广播电台节目股股长,他指定助理张花子、录事林宽护送谢旭返回住所。张花子和林宽分别是台北人和台中人。张花子当年22岁,是个漂亮女孩。台湾同胞护送大陆同胞,这又是多感人的亲情记忆。

  谢旭后来历任彰化女中、厦门师范等校教职,同吕泉生一样,也是著名的音乐家。

  1947年3月8日,北平《世界日报》刊出该报驻台记者薛绥之的《台湾人的悲哀》,该文的副题是“当了五十年奴隶,如今又没饭吃了”。薛绥之记当年台湾米荒、物价飞涨、失业剧增、学潮频发和自杀、贪污等社会问题,以及“台人口中失望论调”等甚详。薛绥之是山东邹平人,当时在台北任国文教员,兼任《世界日报》驻台北记者,后来是著名的鲁迅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专家。薛绥之首次用“台湾人的悲哀”一语表达大陆同胞对台湾同胞的深切同情。

  “二二八”发生后,有《中外日报》等大陆同胞在台湾办的报纸因同情台湾同胞而被查封。《中外日报》总编辑、主任秘书、编辑、记者郑文蔚、杨梦周、寇冰华、陈石安等大率为来自福建的报人。唐贤龙《台湾事变真相记》记:“自从国军开到台湾以后,新闻界便遭到空前的灾难、空前的浩劫。……至十一日,台北所有之民间报纸如人民导报、中外日报、大明报、重建日报、国是日报等亦先后被查封。……迨至三月二十日左右,连国防部所主办之台湾版和平日报,因为引载南京二中全会将陈仪撤职查办的消息,亦被警备司令部予以封闭,甚至于和平日报之文化服务部(书店性质)也遭到查封,该报社长李上根及重要职员均被逮捕”。

  《中外日报》被查封的主要原因,1971年3月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军法处审讯杨梦周等人的记录终于揭晓:该报在1947年3月2日出了一期号外,同情并设法营救被捕的台湾同胞。我藏有该期《号外》之复制件,《号外》是由大明报、国是日报、人民导报、民报、中外日报、重建日报、经济日报、工商日报以及上海大公、新闻驻台湾办事处“一同”发出的,内容除代表台湾同胞提出“二二八”善后的正当诉求外,还开列了30名失踪的台湾同胞的姓名、年龄和家庭住址,以免他们遭受秘密杀害,并要求释放他们。

  至于《和平日报》和李上根,我所知的情形是:《和平日报》于“二二八”期间有“这次事件动机纯洁,完全出诸爱国热情”等客观报道和公正评论,并呼吁“无分彼此,都是同胞”、“本省人外省人同是黄帝子孙都是中国同胞”,谴责“歹徒不顾同胞情谊”。

  李上根是浙江东阳人,早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实验学校农艺系、中央军校第三分校第16期政治总队,曾任国际新闻社皖南分社(青阳)战地记者及《东杭日报》、《浙西日报》、《扫荡简报》等报社记者或编辑,1946年起任《和平日报》(台中)社长。1947年3月起被军统刑拘6个月。1950年1月31日,李上根经由杨克煌介绍在上海参加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后来在台盟总部工作人员任上退休并终老。

  讲完上记故事,心中颇为感慨。极端化的政治对于民生的破坏是灾难性的。但是,两岸同胞的亲情、两岸一家亲的情形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改变的。

  汪毅夫

  2017年2月7日记于北京

[编辑:王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