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胞之家  >   专题制作  >   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  >   活动频道

【二团】夕阳带不走的是你留在这里的足迹

2017年07月13日 来源:台胞之家网

  7月7日,北京的天气一扫前几日的潮湿闷热,迎来了直耿干脆的高温,切实让营员们体会到了地道的“北京热”。

  夏令营北京总营的活动接近尾声。5天5夜,营员们登过长城的石阶,游过颐和园的园林,触摸过故宫的大理石,聆听过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前辈”的教诲。

  这一天,二团分营的营员们在驻地先了解大陆“硅谷”创新创业的环境建设,后参观首都博物馆,从创新创业活力到古老历史积淀,交相辉映,让大家对北京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里交织着古老与活力

  上午,在驻地二楼,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创业服务处干部孟然和中关村亚洲杰出企业家成长促进会(亚杰商会AAMA)秘书长郭基梅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讲座。

  全国台联文宣部处长孟莉主持座谈会。

讲座现场

  孟然着重介绍了中关村致力于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努力,从打造领军企业、高校院所支持、高端人才引进、天使创业投资、精准创业服务、创业文化培育等6个方面,支撑北京中关村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硅谷”。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创业服务处干部孟然

  他说,目前不少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并取得成功的例子。欢迎有创意的台湾青年到中关村创业和就业,中关村将为台湾青年提供最大便利条件。

  郭基梅以“开放共荣 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生态领航者”的亚杰商会为例,介绍了亚杰商会的摇篮计划,并讲述了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小米手机创始人雷军等知名创业者背后的故事。

中关村亚洲杰出企业家成长促进会(亚杰商会AAMA)秘书长郭基梅

  她还鼓励广大台湾青年勇于尝试,不要怕失败,愈挫愈勇。

营员们咨询台湾青年在中关村创业的政策条件

  下午,从创新创业的活力现代直接穿越到古老历史的首都博物馆。透着历史积淀的青铜器,栩栩如生的兵马俑,精美华丽的明清金银头饰,让营员们一窥古代中华民族的智慧。

参观首都博物馆认真做记录

参观展品

现代兵马俑

首博合影的吉林分营

博物馆里的光与影

参观婚俗馆个性拍照

  一天行程轻松却蕴含深意,以至于第一次来大陆的台北市立大学的学生黄建钧说,北京真是一个多面体,从外面(岛内媒体)看,是一个雾霾之都;从中关村看,又是一个现代创新创业活力十足的现代都市;从首都博物馆的馆藏看,又是一个历史与文化气息浓厚的历史古都。

  浓缩在时间里的友情

  7月7日是二团北京站最后一天,也是各位志愿者服务的最后一天。在各个分营的车上,台湾学生一一用语言表达对志愿者的谢意,用掌声和大拇指为志愿者点赞。而来自北航的志愿者也用眼泪和拥抱来告别这一段短暂却又难忘的友谊。

  要说搞怪第一家,去找二团吉林营

我们的微笑最美

请自由命题

人生需要不同视角

  营员和志愿者

  开心的小伙伴

  北航的志愿者“邓邓”(吉林分营营员对邓薇的称呼)从当天下午开始收集营员们的留言。仅仅3个小时,就填满了30页厚的留言簿。

  留言薄上写满了吉林分营营员对此次大陆之行的感想和对北航志愿者的感激之情。

  “邓邓——谢谢每天叫我起床的小学妹”

  “邓邓,希望你下次来台湾我们再相聚,请你吃高雄特色美食鲜虾拌饭。”

  ……

  这个留言簿也成为两岸青年友谊的见证。

在留言薄上写上我们的祝福与留恋

沉甸甸的感情

  首次来大陆的学生叶镕甄一开始还有些拘谨,热情开朗的邓邓带着她和同学们去南锣鼓巷喝北京酸奶,去后海吃蟹黄包。短短几天时间,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几天时间下来,两人成为了无话不说的“闺蜜”。叶镕甄说,邓邓也成为她在大陆最牵挂的人。

  第三次参加夏令营的中华文经交流协会行政助理陈彤则给大陆青年志愿者评100分——“他们超级赞!”

  像邓邓和叶镕甄这样成为好朋友的例子还有很多。两岸青年学生在4天时间里已经建立了牢固的友情。台湾营员更是收获满满,不仅收获见识与学识,更收获了一份友谊。

自拍的人儿最可爱

  据了解,此次服务二团的北航志愿者共计40余人,参与到7个分营的服务工作中去,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服务工作,让台湾学生点赞大陆青年,还与台湾青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内蒙古分营营员与志愿者合影留念

  未了的心愿

  尝到了老北京酸奶,去了鸟巢,喝了后海酒吧的酒,吃到了在台湾没有的“老坛酸菜”泡面……二团丰富的“业余生活”让这一次夏令营的体验更加深入。但是有收获就会有遗憾。

  在内蒙古分营的车上,记者随机采访几位台湾学生,他们表达了她们的遗憾——“好可惜,这次来没有吃到全聚德的烤鸭、老北京的糖葫芦,最遗憾的是没有看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我有点可惜的是,没有去看天安门广场。”

离开北京前在火车站告别

  这是未了的心愿,也是遗憾,但是每一次的遗憾都是下一次再来的念想和动力。台湾澎湖科技大学老师黄齐达说:“两岸人民的心一直牵挂着彼此,这也是两岸民间交流深层次的推动力。”(文/图 闫俊文)

  (部分图片由吉林分营提供)

[编辑:王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