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两会专访:郑平谈深化两岸交流可期

2023年03月10日来源:中评社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郑平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表示,期待有更多的台胞台商台青来大陆发展,在两岸融合发展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来源:受访者提供)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郑平在两会上发言(来源:受访者提供)
郑平(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林艳)全国两会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郑平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就两岸破冰重启交流、如何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美国“毁台计划”论、如何更好帮助台胞融入祖国大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郑平表示,疫情后的两岸双向交流已经到来,相信符合两岸民意的两岸人员往来正常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常态化很快会实现,这样的“双向奔赴”值得期待。他也表示,期待有更多的台胞台商台青来大陆发展,在两岸融合发展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尤其是希望台青们能到大陆的农村走走看看,亲身感受大陆农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优势找到契合点,在大陆乡村振兴中寻找发展的机遇。
  “双向奔赴”的两岸交流值得期待
  中评社记者:我们看到,今年开局两岸交流呈现了一些新气象,包括不少岛内人士带团来大陆开展交流。您对两岸破冰重启交流有何期待?
  郑平:我们能感受到,冰雪在撤退,春天在临近。近年来,因新冠疫情持续、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阻挠干扰等因素影响,两岸之间的正常交流交往严重受阻。但就是在当前这样复杂严峻两岸关系形势下,我们仍欣喜地看到,两岸同胞走近走亲的热切愿望没有减少,两岸民间的交流合作也并未因此中断。今年年初,台湾工商界、文化界人士先后率团赴大陆参访,岛内社会和舆论的关注和期待充分表达了岛内同胞对恢复两岸正常交流往来的强烈呼声和对两岸民间交流前景的热烈期盼。在对“小三通”全面复航、台湾高中毕业生可多渠道申请就读大陆高校、解决恢复台湾农渔产品输入大陆等一系列岛内民众关心关注问题的积极回应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大陆方面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为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作出的积极努力,我相信符合两岸民意的两岸人员往来正常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常态化会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实现,疫情后两岸双向交流的春天已经到来,这样的“双向奔赴”值得期待。
  要积极搭建多元化两岸文化交流平台
  中评社记者:您认为,疫后两岸民间交流可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
  郑平: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说,“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这为未来的两岸交流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积极搭建多元化的两岸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个性化的两岸文化交流品牌,致力推动两岸同胞携手弘扬中华文化,在两岸社会产生广泛积极影响。
  一是要继续以民间信仰为纽带,增进两岸同胞民族认同。中华文化在岛内开枝散叶,源自大陆的各种民间信俗已经融入了台湾乡亲的生活习惯、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中,对台湾社会有着重要影响。以妈祖文化为例,据我瞭解,全台目前有500多座妈祖庙,三分之二的台湾民众都是妈祖的信徒,可见台湾民众对妈祖信仰的虔诚。作为台湾妈祖庙的祖庭,莆田的妈祖文化在两岸交流中具有不可替代性,这几年,我曾多次走访调研“全国台联两岸妈祖文化研习交流基地”莆田学院,希望能够深耕妈祖文化,调动学院资源优势,通过两岸共同挖掘、两岸青年共同研习妈祖文化,讲好中华文化故事,推动民间信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催化剂。
  二是要持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桥梁,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积极开展与台湾专家学者、文化界人士的交流往来,加强学术研究、文化共创等领域的深入合作,携手台湾文化团体共同举办形式多样的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为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三是要以非遗文化为抓手,强化两岸情感纽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延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围绕非遗文化主题,搭建交流互鉴的平台,引导两岸同胞特别是两岸青年一起学习,探寻传承和发扬的新理念和新路劲,共同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谁真正维护了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答案一目了然
  中评社记者:日前,美国总统拜登提出的“毁台计划”论在台湾引起一片哗然。对此,您有何看法?您认为,两岸应该如何共同维护好台海和平稳定?
  郑平:我关注到日前岛内一网络媒体开展的民调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有高达85%的民众相信美国已在实施“毁台计划”,从舆论方向来看,这一并非空穴来风的计划的发布,让台湾民众清晰地认识到美国从来没有把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心上,只是把台湾当作遏制中国发展进步、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工具的这一现实。这些年,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倚美谋“独”,甘当美国棋子。特别是在“毁台”、轰炸台积电等方案多次被讨论后,还积极进行所谓的“辟谣”,把2300万台湾人民的利益福祉作为自己政治前途的牺牲品。我认为这都将给台湾民众敲响警钟,台湾社会要重新审视民进党当局和外部干预势力的所作所为,需要对两岸关系、“台美关系”有新的思考与选择。
  维护好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离不开“九二共识”、离不开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是需要两岸双方共同努力维护的。去年是“九二共识”达成30周年。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事实反复证明,“九二共识”是两岸政治互信的试金石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坚持“九二共识”,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就能改善发展,台湾同胞就能受益,台海和平稳定才有保障。否认“九二共识”,背离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就会紧张动荡,损害台湾同胞切身利益。坚持“九二共识”,体现的是对两岸民意的尊重,捍卫的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维护的是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与福祉。
  当前形势下,外部势力介入干涉台湾问题的力度日益增强,民进党当局出于政治私利,勾连外部势力谋“独”挑衅,损害台湾同胞利益福祉,一步步把台湾推向险境,是对台湾社会主流民意的胁迫、对台湾根本利益的威胁。而大陆方面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主动权,在用实际行动反制外部势力的干涉,震慑岛内“台独”分子嚣张气焰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为台胞台企提供发展机遇和同等待遇,进一步完善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谁真正维护了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谁真正以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为依归,谁真正以两岸人民的美好生活为使命而不懈奋斗,我相信答案一目了然。
  期待更多台胞台商台青在两岸融合发展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
  中评社记者: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过去一年,我们看到您曾多次到一线进行调研瞭解当地台胞生活、就业、创业等情况。期间,是否给您留下哪些特别深刻的印象?您认为,应该如何更好地帮助台胞融入祖国大陆?
  郑平:这一年,围绕“落实台湾同胞同等待遇政策”“维护台湾同胞在大陆合法权益”“支持台胞台企融入祖国大陆发展和参与乡村振兴”等议题,我先后到辽宁、云南、福建等地考察调研。在云南玉溪的马房村这个曾经靠种菜打渔为生的村子变为农旅融合示范村,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其乐融融的场景就是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最佳见证,通过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可以直接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赚到的钱再来反哺公共服务,让各族群众充分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可以更好地促进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希望台湾青年们能到大陆的农村走走看看,亲身感受大陆农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壮大,能有机会参与到建设中,发挥优势找到契合点,在大陆乡村振兴中寻找发展的机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祖国大陆始终是广大台湾同胞的坚强后盾。大陆正持续推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期待能有更多的台胞台商台青来大陆发展,在两岸融合发展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一是要以主人翁的意识和姿态,将自身发展融入祖国发展的大局中。随着两岸交流的日趋深入,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选择在大陆落地生根,两岸的文化差异可能会造成早期的“水土不服”,特别是首次来大陆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一定要静下心、沉下气,全身心地投入进来,要把个人发展同祖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业紧密联系起来,在祖国大陆寻找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要努力做两岸融合发展的“代言人”,讲好两岸故事。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共同心声,台胞台商台青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平台,分享在大陆生活工作学习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讲好在大陆发展的故事,带领更多台湾同胞瞭解大陆、认识大陆,让自己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全国台联作为“台胞之家”,将发挥好乡情亲情优势,为台胞排忧解难办实事谋福祉,为两岸谋发展,携手广大台胞乡亲,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台联可为岛内民众提供更畅通的意见表达渠道
  中评社记者:探索“两制”台湾方案至今已提出四年,大陆方面也正在积极推进有关方面的协商设计。我们知道,全国台联广泛联系接触各界台胞,您认为全国台联可以在推动“两制”台湾方案探索及协商方面发挥哪些作用?您对“两制”台湾方案的安排与设计有何建议?
  郑平: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一国两制”是为瞭解决两岸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提出来的最具包容性的方案,是和平的方案、民主的方案、善意的方案、共赢的方案。“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我们可以为岛内民众提供更畅通的意见表达渠道;可以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推动两岸就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可以通过开展线下活动、线上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向广大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进行“两岸一家亲”理念、“九二共识”、“一国两制”及中央对台大政方针的阐释和宣导,增进和平统一认同。
  我的建议如下:
  第一、“两制”台湾方案的安排与设计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既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长治久安。我想,首先要团结和支持广大的台湾爱国统一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并扩大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伟大祖国永远是所有爱国统一力量的坚强后盾。除了极少数“台独”分裂势力,岛内的各党派、团体都应是我们争取的对象。岛内的爱国统一力量目前可能还略显薄弱,更需要各方面的爱护与支持,并不断深耕台湾民间基层,不断扩大共识群体和社会基础,不断吸纳岛内优秀人才,增强岛内爱国统一力量的厚度与力度,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实现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第二、要持续有效深入地开展对台湾同胞利益福祉有利的工作。“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是对台工作的不变初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颁布实施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和“农林22条措施”、应对疫情支持台企的“11条措施”,实行卡式台胞证、取消台湾居民来大陆就业许可证、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实现福建向金门供水……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大陆方面持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的生动体现。“两制”台湾方案的设计要持续关注和关爱在大陆发展的台湾同胞,努力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吸收台湾基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不仅照顾到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更需要在情感上进一步的沟通融合,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促进两岸共同发展、增进同胞亲情福祉。
  建议以福建为试点 为台青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新机遇和新平台
  中评社记者:今年两会,您提出了哪些建议?
  郑平:2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的首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不仅为农业农村未来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也为两岸农业合作提供了广阔前景和无限商机,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大空间。台湾地区在乡建乡创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在社区营造、休闲旅游、精致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农村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先进的理念。建议以在大陆距离台湾最近、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福建省为试点,以乡建乡创为抓手,运用“台湾经验,大陆实践”的模式将台湾青年人才聚起来、用起来、留下来,引导他们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当中,提供在大陆创业就业的新机遇和新平台。
  一是要优化宣传,提升参与动力。要结合台青的语言习惯、常用社交软件等特点,用台青更易接受的语言和媒体进行宣传,让台青对惠台政策更容易读懂读透,提升台青在闽创业就业动力。要树立宣传榜样。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把握对台宣传主导权,围绕台青参与乡建乡创取得的成果,树立乡建乡创榜样,鼓励台青在海峡论坛等活动中“现身说法”,发挥榜样的引领带动作用,夯实宣传力量。要培育岛内宣传力量。通过农旅观光、文化观光、宗亲返乡等形式,邀请岛内台胞来大陆交流,培育其成为真实大陆的岛内传播者。
  二是要多措并举,完善合作机制。借助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等智库平台,加强组织对接。优化充实闽台青年乡建乡创驿站等平台建设,吸引两岸青年联合驻村,实现优势互补,总结出更多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理念和方法。邀请两岸行业专家、知名高校、规划设计单位和文创团队,举办项目对接会、成果展或开展沙龙、论坛等活动,促进两岸专业互鉴、经验共享。
  三是挖掘优势,拓展产业合作。要深化闽台农业合作,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指导台湾青年团队结合各地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参与新兴特色农业产业和新型业态培育。推动引进新品种种植、渔业养殖、设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产业合作,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要深入挖掘福建生态优势,推动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闽台在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深度挖掘环保主题,提升乡村旅游景观的生态价值,促进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指导台湾青年团队与知名旅行社合作,发掘文化资源、开发旅游项目、设计旅游路线,打造台胞旅游专线,吸引台胞到大陆文化交流、参观旅游。将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餐饮等产业进行有机融合,提升乡村旅游体验感,实现浸入式乡村游,从而提升乡建乡创活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四是共同缔造,拓宽合作领域。按照“乡建乡创、共建共管”的原则,探索两岸基层融合发展合作新领域。鼓励台湾青年团队创办或联办乡村综合服务机构,参与农村养老家政等服务工作。推行“专业社工+台胞志愿者”服务模式,鼓励台胞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改革和城乡社区自治机制创新。探索村、镇以土地、房屋作为资本入股,台湾青年团队进行指导,双方共同经营合作,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源和劳动力,吸引资本、人才投入乡村,惠及村民和台胞,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编辑:王宇]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