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冰融情——早期文宣工作的探索

2021年10月09日来源:台胞之家网
  全国台联自成立以来,在文化宣传工作方面,秉持建会宗旨,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做了大量艰辛的探索,成果辉煌,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老台联人都曾听过全国台联领导说过这样的话:全国台联有两个轮子,一个是联络,一个是宣传。在不同的场合,全国台联领导都反复强调过这两项工作的重要性。全国台联成立之初,就设置了宣传部(后改为文宣部),可见全国台联对宣传工作的重视。
 
  文宣部的主要任务虽然是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宣传祖国大陆的建设成就,宣传两岸乡亲情谊,促进沟通和了解。但是,它又有别于一般宣传媒介的基调、语言、形式及手段,必须十分清楚面向的是台湾同胞,而且是站在大陆台胞的立场和角度去做宣传,要用台湾同胞能听得懂的语言,可以接受的方式,在和风细雨中接受所要传达的信息。
 
  总之,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去开展工作,谁心中都没有底,只能摸索着前行。但是,两岸同胞因为是同文同宗,所以,通过文化交流最容易沟通,也最容易产生共鸣和共识,对搞好两岸文化交流,台联人有信心。
 
  初试啼声竟是一场音乐会
 

1986年12月,全国台联在西安举办第三届海峡之声音乐会。通过广播和电视传播出去,音乐会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徐波摄影)

  全国台联是1981年12月底成立的,转过年就迎来新春佳节。为了和在京台胞共度春节,并向台、澎、金、马乡亲恭贺新春,全国台联决定举办一场音乐会,名称就定为“海峡之声音乐会”,拟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邀请中央乐团、中央歌舞剧院、中央民族乐团等文艺团体参加演出。这项提议得到了其他主办单位的积极响应,几个文艺部门很快决定派骨干演员参加。但是,当时的全国台联机关人手很少,办这样庞大的活动谁都没有经验。但时间不等人,没有任何犹豫,从会长、副会长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全都调动了起来,包括发送演出票、邀请嘉宾到座位安排,大事小事都要考虑到。
 
  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音乐会的安保工作,因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乌兰夫、刘澜涛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汪锋、朱穆之等出席,安保工作必须要做好,容不得半点闪失。“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一级保卫,那次算是知道了。”全国台联原会长林丽韫回忆说,“一个音乐会能请来这么高规格的领导是很不容易的。”林丽韫告诉大家,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台湾工作的重视,也是对刚成立的全国台联这一群众团体的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那场音乐会在民族文化宫举办,首都著名歌唱家王结实、谢丽斯、李谷一、罗天婵、李光曦、刘秉义、张暴默、李双江、张振富、耿莲凤、姜家锵、蒋大为等云集一台,以他们深情的歌声传达了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佳节思念之情。王结实、谢丽斯男女声二重唱《外婆的澎湖湾》,罗天婵的《橄榄树》受到最热烈的欢迎。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给全国台联以巨大的鼓舞。
 
  1984年9月,中秋佳节前夕,全国台联再一次与全国政协、中国音乐家协会等7个单位联合举办第二届“海峡之声音乐会”;1986年12月,与中国音乐家协会、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等单位在西安又举办了第三届,海峡两岸音乐艺术家、歌手汇聚一堂,放声高歌,表达了两岸炎黄子孙相互思念的无限深情和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几届音乐会都通过广播和电视传播了出去,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最让全国台联人难忘的是,几次举办音乐会,应约出场的那些一线歌唱家、音乐家都是大腕,但都没有架子,平易近人,有的还连唱几首,他们都没有什么出场费。
 
  丰富多彩的文艺交流渐次展开


1992年,全国台联邀请台湾少数民族歌手参加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阎崑供图)
 
  文艺交流障碍最少,最容易沟通。而演艺界的人士最为活跃,最容易与岛内的亲友交朋友,循着这样的思路,全国台联的文宣工作逐渐开展起来——1984年11月,中央电视台举办首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全国台联推荐台胞青年歌手鲁帆参赛,获得特别奖;1984年11月,全国台联邀请旅居海外台湾画家:陈庭诗、孙才瑛、刘国松、夏阳、冯钟睿、姚庆章6人在北京举办首次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吴作人为画展剪彩,林丽韫还宴请了参展画家。当时,两岸尚在隔绝之中,台湾画家中西画融合的风格,给刚进行改革开放的国人以亲切和新奇的感觉。
 

1984年11月,台湾画家六人作品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徐波摄影)
 
  1986年8月,由台声杂志社出面,邀请陈若曦、许达然、洪铭水、施叔青、叶芸芸、杜国清等旅美台湾作家组团来大陆,先后到上海、杭州、北京、呼和浩特、兰州、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西安、成都等地参观考察。
 
1986年8月,全国台联邀请海外台湾艺术家到新疆、敦煌、兰州、西安、北京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图为台湾艺术家参观喀什华美壮观的阿巴克霍加墓。(朱建华摄影)

  在北京期间,他们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举行的文学报告会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举办的文学座谈会,分别就台湾文学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介绍,并与大陆作家、文学评论家及学者交换了意见,共同交流创作经验,探讨文学研究课题。这种文学对话很有意义,是一种良好的开端,因为只有不断的文学对话,才能使两岸的作家、学者彼此了解,彼此沟通,彼此借鉴,以利于促进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台声》为台湾画家第一次访问大陆制作的彩页。(朱建华摄影并设计)

  另外,这种交流实际上对岛内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他们和岛内人士是有很多联系的,通过他们的传播,促使岛内文化界的人士都想和全国台联直接交流。1986年4月,台湾著名国画家阎柏森画展在北京举行。阎柏森祖籍北京,时年70岁,他专攻传统山水画,享誉台湾艺坛。那次共展出阎柏森的75幅作品,他表示,能在自己的故乡举办画展是终生所愿,作品均可出售,卖画所得捐给家乡的公益事业。 
 

1988年7月,全国台联协助台湾画家江明贤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开创了台湾画家在大陆办个展的先河。(徐波摄影)
 
  1988年7月,台湾画家江明贤在刚刚获得台湾艺术界最高荣誉奖之后,毅然带着作品来到北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山水画展,这在当时无疑是“闯红灯”,是冲破台湾当局的禁令,“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说“愿意作为一名勇士”,因为“艺术是没有区域之分的,更不应该带有政治色彩,以画会友,以艺切磋,何况是同文同种的中国人,到北京办画展应该像从台北到高雄办画展一样。”江明贤这一“勇士”的行为,填补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空白。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全国台联通过这次画展与江明贤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第9期《台声》,用江明贤画展作封底。(阎崑供图)
 
  1991年11月,全国台联还参与主办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台湾知识电视大赛。大赛得到了祖国大陆各阶层人士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
 

1991年11月,由全国台联参与主办的全国台联台湾知识电视大赛在北京举行,大赛得到了祖国大陆各界人士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阎崑供图)
 
  出版各类图书 拓宽宣传渠道
 
  通过举办音乐会等形式做宣传,虽然当时影响很大,但传播媒介毕竟持续的时间很短,为了延展宣传效果,全国台联文宣部做了很多的努力,譬如将音乐会演出的节目录音录像,制作成录像带,且转换成海外和岛内通用的制式,然后在接待台湾客人或人员出访时,赠送给台湾朋友,这种方法在配合全国台联开展的“走出去,请进来”的联谊活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文宣部的工作人员又根据反馈意见,把大量台湾同胞喜爱的具有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影视、文艺、人文、地理、自然风光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成就的宣传片转录成盒带、光盘,赠送给广大台胞朋友。通过这些有益的交流,弘扬了中华文化,增进了同胞亲情,对于台湾同胞了解、认同祖国大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长期以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荣和统一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历史功绩不能忘记。全国台联在宣传工作中,始终以弘扬台湾同胞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旨。
 
  1983年底,全国台湾同胞为祖国做贡献经验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与会数百位台胞先进代表人物的事迹就是新时期台胞爱国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文宣部甄选了其中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结合在各地相继召开的先进表彰会,先后编写了5册《赤子丹心》,出版了《台胞在大陆》《台胞妇女在大陆》画册以及《台胞先进事迹汇编》等图书,宣传介绍台湾同胞当中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这些宣传读物上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台胞本人所撰写,类似于口述历史,因此,在扩大传播效果的同时,也为全国台联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全国台联以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为纽带,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体育交流活动的开展,通过主办或协办的方式,不失时机地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图书展览、学术研讨、交流座谈、征文比赛、体育交流等活动。譬如举办过多届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全国台联作为主办单位之一,连续动员各地台联组织台胞子女积极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收到积极的宣传效果。
 
  又有譬如在体育方面,由于全国台联出面促成台湾运动员来大陆,才使全国56个少数民族在大陆举办的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实现大汇合;其他如在南方举办的龙舟大赛,还有全国农民运动会、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节等,也因为全国台联与岛内朋友共同努力,才使台湾同胞顺利前来参加。    
 
  与此同时,全国台联还注意借助杂志、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体手段,宣传不同时期台胞在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代表、模范人物的事迹,宣传大陆台胞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风采,扩大了广大台胞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紧密结合时势 采用多种方式发声
 
  配合大陆对台政策发布和形势发展进行宣传是全国台联宣传部门的职责。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邓小平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思想在新形势下的运用和发展。
 
  全国台联结合对台工作实际,每年都通过召开纪念会、座谈会,举办征文活动,开展理论研讨等各种形式,突出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和江泽民对台“八项主张”。
 
  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对解决台湾问题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为了帮助台湾同胞切实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内涵,文宣部根据岛内、海外台湾乡亲提出的疑问,组织专家学者编辑出版了《台湾同胞百问》宣传手册,帮助乡亲答疑释惑,以便正确了解祖国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和主张,帮助乡亲们认清台湾只有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才是台湾同胞真正当家作主的正确选择的道理。
 
  为了激励海内外乡亲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意志,增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感,文宣部曾经花大力气编辑完成了《抗日烽火中的台湾儿女》《台湾同胞抗日50年纪实》《为新中国诞生而奋斗的台湾同胞》等图书,举办了《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图片展》和《台湾光复历史图片特展》。那次特展是全国台联与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台湾文史研究工作室共同主办。
 
  2001年10月25日上午9时30分,特展开幕式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二楼隆重举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和张克辉、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观看了图片展。那次特展展出的百余幅珍贵照片是台湾人民50年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史实的真实写照。台湾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每一个到场的人都为之感动。    
 
  通过举办活动和展览,开展了反分裂的斗争,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认识到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的统一,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要继承和发扬台湾同胞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就是要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促进台湾演艺界人士“登陆”
 
  在两岸文化交流领域,全国台联文宣部做了广泛而深入地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全国台联曾两次邀请台北爱乐合唱团来大陆,并促成中央乐团少儿合唱团访台,这些活动的拓展,都是突破性的,它反复冲击了台湾当局设下的限制;特别是协助台湾歌星来大陆演出,更是开风气之先,台湾演艺界人士“登陆”络绎不绝,极大地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而全国台联这条渠道,也在两岸文艺界名声大震。
  全国台联成立之初,因为两岸对峙,对台宣传只能采取迂回的方式,就是通过无线电波,通过朋友携带录像带,把大陆同胞和对台湾同胞的问候传递给他们,同时又邀请海外的台胞来到大陆进行各种形式文化的交流,这些乡亲回到台湾之后有意无意起到了传播作用,于是,在岛内相应的范围里,都知道大陆有个全国台联,为两岸的交流牵线搭桥。
 

1987年春节,全国台联邀请的台湾歌手费翔走上春晚舞台,成为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第一位台湾歌手,图为费翔演唱“冬天里的一把火”。(刘洪伟摄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86年10月,全国台联收到了歌星费翔要求参加春晚演出的信。台湾歌星主动要求参加春晚演出,这种事以前从没有发生过。时任全国台联文宣部部长焦万曼拿到这封信以后,马上联系时任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主任,他正负责当年春晚的筹备,他看了以后也非常地激动。当时他们商定,各自向主管单位去请示,结果就是:1987年春节晚会,费翔走上了央视舞台。
 
  因为费翔是第一个台湾歌星参加春晚,所以特意选了《故乡的云》这首歌,抒发了浪迹天涯游子盼望回家的心情,焦万曼说:“当时我在现场,我发现在场的观众听了都非常地感动,可以说是潸然泪下,很多人都掉泪了,那首歌真的能够穿透人心。他随后的一首《冬天的一把火》,可以说把两岸相隔了40年冰雪的心都融化了。”费翔一夜走红,他的优美歌声传到了祖国的天涯海角,也走入了大陆人的心中。
 
  费翔成了那一年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谈话的一个热点,大街小巷都能传出费翔的歌声。费翔也趁着热度出了一盒磁带——“跨越四海的歌”,一下子就销出了百万盒,这在当时的大陆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他一鼓作气,接连出了“四海一心”“夺标”“太阳眼镜”“现在流行什么”等5盒磁带。接下来,费翔又在1988年参加了由全国台联和中央电视台共同在首都体育馆举办的元宵节音乐会,1989年,费翔在北京、上海、成都、沈阳、广州、南京等12个城市举办了演唱会,实现了他“要为中国十亿人唱歌”的愿望。
 
  费翔的成功开了个好头,尽管之后台湾当局对费翔打压,遭到了禁演封杀,但两岸文艺交流的大潮是挡不住的。1988年的春晚,全国台联推出了包娜娜和万沙浪,1989年推出了潘安邦,1990年又推出了文章。虽然那时候台湾当局开放了民众探亲,但是演艺人员还是不开放,凡是到大陆来演出的,回去都会被禁演。文章是台湾的当红歌星,他获得过金钟奖、金鼎奖、还获得过双白金的唱片奖。文章在参加春晚之前是跟很多单位或电视台有签约,他登上春晚在岛内影响很大,台湾新闻界、演艺界为他的演出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为他奔走呼号。正是迫于这种压力,1990年的2月27日,台湾当局解除了禁令,允许台湾的演艺人员到大陆演出。
 
  自天边飘过那片故乡的云,冬天里燃起一把火之后,费翔与他美妙的歌声一起,走进了大陆同胞的心中。大陆刮起一阵“费翔旋风”,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这是费翔本人之前想象不到的。所以,他从心底里感谢全国台联。
 

1987年春节期间,台湾歌手费翔在北京与外婆相聚。(徐波摄影)

  费翔在京期间,时任全国台联会长的林丽韫会见并宴请他,《台声》杂志派记者跟踪采访他,并且用他在春晚歌唱的照片作了一期封面,那一期的杂志供不应求。费翔到全国台联机关来,就像到自己家一样,与全国台联的工作人员相处,非常自然亲切;他还与不少全国台联的青年人合影照相,没有一点架子。那些合影的照片都被那些全国台联的工作人员珍藏着,照片里,费翔与全国台联机关的工作人员谈笑风生,照片里有焦万曼、谢同生、简波、黎兴文、李永红、王广运……就这样,费翔与全国台联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9年,为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全国台联将拍摄《手足情深》电视专题片。当得知需要采访他时,费翔欣然同意并很快敲定了时间和地点。那天,他刚从内蒙古赶到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一台晚会节目,约定晚上回到饭店可以接受《台声》杂志的采访,而第二天一早,就要赶赴另一个城市。
 
  2011年11月,为纪念全国台联成立30周年,全国台联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同胞同心 乡音乡情”专题晚会,再次请到了费翔。费翔在晚会舞台与主持人互动时说:“我想说的就是祝福和感谢。为了表达我的心情,献上我的一首新歌《月琴》,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也祝福我们台湾同胞的组织‘台联’越办越好!”在后台演员休息室,费翔与时任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以及焦万曼等全国台联的老领导亲切地互动。
 

1990年春节期间,全国台联邀请台湾歌手文章(右四)来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演出,时逢文章生日,全国台联副会长郭平坦为其祝贺。(阎崑供图)

  说起台湾歌手文章,那年上春晚之后,正赶上他的生日,全国台联为他举办了生日宴会,时任全国台联副会长的郭平坦参加为他庆生。从那以后,文章始终与全国台联保持着联系,只要全国台联有活动,他无论多忙,都会挤出时间来参加。2016年,文章应邀参加全国台联举办的一场文艺演出时,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还向他颁发了“慈善公益大使”荣誉证书。
 
  1989年,全国台联推荐台湾艺人潘安邦走上了央视春晚舞台。在全国观众面前,留下了动人的一幕:潘安邦演唱《外婆的澎湖湾》时,一曲终了,令当时就在现场的全国台联原副会长、台湾省籍老兵返乡探亲协进会会长徐兆麟和另一位澎湖籍老兵热泪盈眶。徐兆麟激动地走上舞台,深情地对潘安邦说:“我是台湾新竹人,离开家乡42年了。我听到你唱歌,非常想我的父亲,非常想回台湾去。我希望你能给我父亲带好,祝我们台湾的乡亲们都好。”潘安邦答道:“我回去一定把您的问候带回去,希望您很快有机会回到新竹去。”说完,两人热情拥抱,泪洒现场。
 
  后来,为推动滞留大陆的台籍老兵返乡,全国台联与《中国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了两场“现代之星”演唱会,为台湾省籍老兵返乡探亲集资公演。潘安邦、顾其华、兰丽婷和涂佩岑等台湾歌手都来参加,真诚地为台湾省籍老兵献上一份爱心。
 
  2011年,全国台联成立30周年那台晚会,经与央视导演反复协商,决定邀请潘安邦来京参加,计划在“两岸情”一节中,结合台湾省籍老兵返乡的情节,请他再次唱响《外婆的澎湖湾》。但是,电话那头传来的讯息是:“最近身体有点状况,待身体恢复后,全国台联的活动我一定参加”。我们相信他这样说绝不是婉言推辞,依全国台联对他的了解,他说的绝对是真心话。为此,全国台联不得不改变了演出计划,彼此都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尽管那次的晚会也很成功,但总觉得如果潘安邦参加,一定会是锦上添花。没多久,就传来了他去世的噩耗……潘安邦也是曾有恩于大陆台湾省籍老兵的人,台联人会永远记得他。
 


1991年春节,由全国台联邀请的台湾歌手潘美辰、甄妮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亿万观众一起共度佳节。(阎崑供图)
 
  用文宣化解坚冰,融合亲情
 
  在全国台联的会客室里,陈列着一些题词和匾牌。上面写的内容,大多为对全国台联工作的表扬,用词当然充满感情,很难说句句恰当,但其中“两岸桥梁”一语,对由大陆台胞组成的这家民间团体来说,却来得准确而中肯。
 
  交流交往是两岸关系中的大事,全国台联在其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40年来,确实像是沟通两岸的一座桥梁,而文宣工作,正是用最柔情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去化解坚冰,融合亲情,应当说功不可没。
    
  ……    
 
  40年来,全国台联的文化宣传工作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面向海内外广大台湾同胞,以文会友,以情感人,促进了交流,扩大了共识。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曾经给全国台联题写过这样一句诗:“和声同嘤鸣,聚首共欣慰”,那正是全国台联文宣工作的真实写照。(文/阎崑)
 

1988年,全国台联邀请台湾校园歌手杨祖珺在京举办个人演唱会。(阎崑供图)

1988年元宵之夜,全国台联、中国音协、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灯月良宵庆团圆音乐会上,台湾歌手王秀茹、费翔、华冠雄向现场的18000余名北京观众挥手致意。(阎崑供图)

1988年,全国台联副会长郭平坦与参加央视春晚的台湾歌手姜育恒与甄妮交流。(阎崑供图)

第八届《海峡情》征文比赛现场。(阎崑供图)
 
[编辑:王宇]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