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交流的点滴感悟

2021年12月06日来源:台胞之家网
  作者介绍
  钦钦,1999年出生,2021年毕业于台湾铭传大学商业设计科系,现于台北一家医美集团任策划专员。平日喜爱阅读、看展,对大陆各地博物馆、民俗风情深感兴趣。
 
 
  我来自台湾,很荣幸参加了两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活动,收获颇多,由衷感谢全国台联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们一览祖国大江南北的文化风情,既开阔了视野,又收获了友情。时值全国台联 40 周年纪念日,想借此机会,分享一些参与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的感悟。
  异与同,常常是不同地方生活的人辨别彼此和认识自我的方式,也往往是台湾和大陆同胞彼此交流的主题。就拿“吃”这件事来讲,在台湾有种甜食叫“豆花”,而在大陆则称作“豆腐脑”,不同地区的制作方法也不同,有甜、咸、辣等不同的配料加入其中,同样的食材,因为大陆不同地方存在着风情各异的民俗习惯而出现不同的精彩。台湾和大陆之间,各种常见的异与同,何尝不也是这样的状况呢?
  在台湾,年轻人了解大陆的方式大多是通过传播媒体去认知了解、被塑造印象,大陆这片土地与我们如此息息相关,我们似乎知道很多,却又不甚了解,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陌生和好奇,这些复杂的陌生和好奇,也只有亲身踏上这片土地,喝上一口“豆汁”,尝上一口“豆腐脑”,我们才算是真正知道了!
  也许你会问我,为什么连续两届参加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又想看到些什么?我的回答是:因为想借着难得的机会,尝试各地不同特色的美食文化,那酸甜苦辣的口味背后,有着共同食材的本质和真味——那就是我们同根同族同文化!
 
  事实上,不只是美食,我们也想去那些古诗词里提到的地方见识一番,“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文人墨客的心境与思绪,开阔的河山和悠长的历史,能放大我们的胸怀,拓展我们的舞台,同时学习面对挫折与困境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我们来了。趁着年轻没有包袱,趁着尚未被传统框架束缚,我们站在尊重与包容的出发点,抬头张望这多姿多彩的美丽世界,带着好奇与希望,踏上了旅程。
  记得第一次在北京参加开营式后,安排到清华大学聆听一位教授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吃喝玩乐在北京”的讲座,两个小时的讲座犹如短短的20秒一滑而过,听完讲座马上兴奋地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清华大学教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比百家讲坛还精彩,真希望每天都有这样的两小时!” 其实讲座背后酝藏的价值远远胜过了吃喝玩乐,我收获到真正的京味文化,期盼这样的讲座能以不同形式出现在未来的两岸交流中。
  台湾这几十年一直在修改教科书去中国化,几乎“肢解”了中国历史,幸好中华文化在大陆仍旧熠熠生辉,证明了台湾的扭曲与篡改都是谎言。
  希望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的交流继续办下去,希望文化的交流会越来越多元,通过交流让台湾青年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拉近心的距离,让观念不再受限,在交流活动中彼此相互学习、塑造理想,因交流而精彩,因交流而收获!
[编辑:王宇]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