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台声” 融通未来——台声杂志社在京台湾青年座谈会侧记

2024年02月08日来源:台胞之家网
  创新传播内容形式,促进两岸融合发展。1月31日下午,台声杂志社组织召开在京台湾青年座谈会。在京台湾青年、涉台媒体以及台声杂志社全体员工近40人参加座谈会。会议以“聆听‘台声’,融通未来”为主题,共话发展,共享经验,共商融合。全国台联副会长、台声杂志社社长郑平出席并讲话,台声杂志社副总编辑万天兵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郑平讲话

万天兵主持会议

  用新媒体 为讲好台胞故事发力
  两岸合作,媒体先行,融合发展,才能共创未来。对于如何讲好“台胞故事”,营造两岸同胞的“共同话语圈”,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副理事长董百胜在座谈会上第一个发言。他说,台胞故事面向受众群体广泛,包括定居台胞、海外台胞、岛内台胞等,在传播过程中要适应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与调性,提高受众的喜好程度,同时,要在视频内容与形式上紧跟海内外热点与流行趋势,抓住台胞的阅读习惯。
  北京市台资企业协会妇女会会长、北京东城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凤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汤雯喻表示,要充分利用国际化新媒体平台发布内容,提高综合影响力,提升总体知名度,进而辐射至更多两岸台胞。“在《台声》杂志新媒体的线上活动以外,也应在线下举办一些配套活动与其呼应。”她表示,线上线下的活动同样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创作时也应了解现在“00后”“10后”们等“Z世代”年轻人的喜好,内容多元化、潮流化,注重用户体验。
  “我认为台胞故事可以分为流行、时事热点、台生就业、台青创业、台青从业后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的故事。”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林冠廷也是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交流部副部长,他建议将台胞故事整合分类,不同类型的故事面向不同受众,借丰富多彩的故事让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的台胞更加了解大陆,鼓励他们到大陆走一走、看一看、闯一闯,让岛内台胞来到祖国大陆追梦寻梦更有动力,更有信心。
  曾在台湾媒体行业从业多年的海峡之星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许雨婕认为,《台声》可以深入采访某一行业领域内或多个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大牛”台胞,讲述他们的真实故事,通过个人案例讲述两岸融通,将文章内容精简转化为新媒体的形式进行传播,彰显人物魅力,引领名人效应,从而提高栏目影响力,增强宣传效果。


台湾青年发言

  借台声优势 促两岸文化融合发展
  一直以来,台声全媒体平台在为两岸同胞和海内外中华儿女以文传情、融情润心、凝聚共识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参加座谈的台湾青年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见解。
  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秘书长李宏昆是《台声》杂志的忠实读者,他认为《台声》的优势在于台胞台青内容丰富,资源整合能力强,团队协作能力优秀。在网络时代,纸本杂志同样重要,“在台湾的各个县市都有自己的刊物,这些刊物用带有台湾特色的温情与清新的笔触去描写县市内发生的故事。”李宏昆说到,拓宽杂志的传播途径,与新媒体相结合,采用更加生活化年轻化的内容和文风,加入更多讲述台湾地方的信息与故事,有助于两岸同胞文化相互理解交融。
  资深媒体人阙仁村曾经为《台声》“艺术人生”栏目撰写稿件,作为北京东城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社团法人影视音乐文化会创始人,他认为《台声》与新媒体融合是符合当下发展的新趋势,“尝试将《台声》的文章用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录制采访视频,为文章作介绍导览,这样会丰富很多。”阙仁村表示,新媒体是当下与岛内交流沟通最好的途径,采访内容要“吸引眼球”,可以采用更多的台胞感兴趣的主题,主动地去制造新话题、利用热点话题,搭配视频的形式向大家展现,助力两岸文化推广。
  “我们可以尝试建立台胞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实现台胞故事的分享和传递,组建台商、台青、台生的‘人才库’。”北京东城区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创本普拉斯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活动部执行总监杨保罗说到,深入了解在大陆生活、奋斗台胞,并制作相关优质内容,为他们服务发声。充分利用长、短视频平台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挖掘两岸饮食文化、艺术文化等方面的一脉相承、同根同源,更能促进对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
  台北数位自媒体科技产业工会理事长、台湾金钟奖五次获奖者黄泷陞是一位“创业导师”,曾多次带领大量台企来大陆参访,他在分享中谈到,如何借《台声》优势 促两岸文化融合发展,“信息差”是一非常值得交流和报道的内容,基于台声多媒体平台,减少两岸的“信息差”将有利于台企台商到大陆经营或两岸青年创业交流。两岸的文化的差异同样值得关注,“大陆叫渠道,台湾叫通路;大陆叫降维打击,台湾可能叫竞争激烈;内卷的含义在台湾可能理解不了。”黄泷陞说,《台声》作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沟通桥梁,讲述两岸异同,为两岸同胞答疑解惑,意义非同小可。


台湾青年发言

台湾青年发言

  聚乡情亲情 扩大《台声》台胞朋友圈 
  《台声》始终致力于反映台胞心声,更好地服务台胞乡亲。新时代下,如何扩大台声多媒体平台的台胞朋友圈,越来越受到两岸同胞的关注,也引起与会台湾青年的共鸣。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干部高崇轩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他认为,扩大台胞朋友圈可以从新媒体途径着手,新媒体受传播限制小、内容灵活多元,如运营小红书、海内外版抖音、微博等平台账号,发布的内容与台湾青年所关注的热点相衔接,进入到台湾青年的视野之中,利用亲友间在社交媒体上相互分享推送,从而了解《台声》,扩大台胞朋友圈。
  台湾政治大学社科院博士研究生冯宁默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提高对台湾媒体新闻动态的敏感性,跟踪了解热点时事变化,关注政治民生娱乐等,更加“接地气”,跟上岛内潮流,制作发布的内容更加符合台湾同胞的阅览习惯,传递两岸交流的真善美,用真挚情感唤起两岸同胞的爱国热情。
  “台声是一个具有很浓重乡情亲情的传媒平台。第一个是利用台声多媒体平台实现情感的软着陆,第二个是更好的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蓝皓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扩大《台声》台胞朋友圈需要加强与台湾同胞“心贴心”的交流互动,融入台胞,聆听广大台胞的心声,讲述“有温度”的故事,引起台胞共情,建立稳固的情感连接。
  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台生部部长林彦辰常常与台生交流,参与台青活动,他表示,可以让更多的台生与台青参与到台声的多媒体产品制作中,让更多的台胞具有参与感,在新媒体方面给予台生台青更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在选题与运营方面收集台生的意见与建议,接受投稿的题材就会更加多元化。基于台声多媒体平台为台胞解决在大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打造“台胞之家”金字招牌,提升在台胞群体中的口碑,进而扩大台胞朋友圈。


台湾青年与媒体同行发言

  合多元力量 提升新闻传播影响力
  如何凝聚多元力量,提升新闻传播影响力,助力平台融合发展更深入、广泛。座谈会上,大家各抒己见,互动频繁。
  有着丰富新媒体经验的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理事许陈品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他表示,台湾民进党长期利用政治手段,阻挠两岸文化交流发展与心灵契合,因此我们更要利用新媒体扫除岛内“台独”媒体的政治抹黑、澄清谣言,弘扬两岸正能量。
  清华大学社科院博士研究生程志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台声》可以增加对台湾本岛历史与人物相关的内容,让台湾青年了解到岛内少有讲述的历史故事,增进对老一辈台湾人抵抗日本殖民者的斗争史的理解,了解他们的不屈意志与爱国精神。”他说,如果能利用短视频等传播方式,与年轻人当下喜好的漫画、动画等形式相结合,会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策划先行,依靠好台青力量。”人民政协报记者修菁直言道,利用台声多媒体平台设立专栏,为台青提供发声的平台,发表自己的心声。同时,让台胞用亲身经历讲好大陆故事:从衣食住行的民生到“两会”等国家大事,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自豪感。
  郑平在讲话中首先感谢各位台湾青年朋友们的建言献策。他表示,《台声》杂志和“台胞之家”新媒体平台日后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扩大覆盖面、扩大人群覆盖面、扩大内容覆盖面,发挥自身优势,做“有料”“有情”“有用”“有心”的融媒体平台,讲好两岸融合发展、两岸同胞携手同心的故事,让台湾同胞的声音传得更广、更深入,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图/文 周季彤)
[编辑:周季彤]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