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悟” 用冰雪文化架起两岸青年交流融合“连心桥”——2024年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冬令营侧记

2024年03月05日来源:台胞之家网
  用脚步丈量祖国河山,两岸青年共创“连心桥”。正值雪花纷飞时节,以“携手正青春 同心向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冬令营(下称:冬令营)活动分别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南、河北、甘肃、新疆等 14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举行。本次冬令营营员主要来自岛内各高校以及两岸婚生子女和海外台胞二、三代子女,活动总规模500余人,他们领略祖国壮美河山,品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了解大陆发展建设成就。实地踏访、亲身体验、深入交流,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营员们切身体悟到大陆蓬勃发展机遇,也令他们期待在这里谱写更多奋斗的“青春之歌”。正如全国台联会长郑建闽1月23日在出席吉林举行的冬令营总开营式上致辞所说:台湾青年朋友通过冬令营“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悟”,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底蕴、海峡两岸同宗同源的人文习俗,了解大陆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成就,向台湾的家人朋友介绍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祖国大陆。两岸青年朋友相互交流,增进了解,成为好朋友好伙伴,共同承担时代重任,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
  从南到北,跨越山河赴冰雪盛宴
 
  白雪世界什么样?在台湾的冬天几乎看不到雪花影子的冬令营营员们跨越上千公里的飞行,初到大陆北方的冰雪世界很是新奇,零下十几到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挡不住营员的热情。
  
  第一次看雪、第一次遛冰、第一次滑雪、第一次打雪仗……让营员们不断发出感叹“好冷,好美,好酷!”不少参加冬令营的营员们刷新了“人生第一次”。
 
营员在冰立方体验冬奥比赛项目冰壶(图片来源:北京市台联)
  
  1月25日,在冰壶相撞发出的清脆响声中,在一声声激动的欢呼和遗憾的叹息中,北京分营的营员们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初体验冰壶,并进行了一场“破冰”的趣味冰壶赛。
 
  “这场冰壶赛让大家熟悉了起来,我们自然而然就‘破冰’了。”冰壶被誉为“冰上国际象棋”,既要求团队协作,又考验个人手感,以两分优势险胜的许芃成认为这项运动不容易,但很有趣。“赢的那一瞬间仿佛体会到了冬奥选手夺冠的感觉。”他赛后仍难掩笑意。
 
  同样感觉自己是世界冠军的还有河北分营的营员杨弘。1月24日,河北分营的营员们来到“冬奥之城”河北张家口,参观太子城展览馆,了解雪地民族文化和冬奥历史,并亲上雪道,展现身姿。
 
河北分营营员滑雪初体验(张唯琛/摄)
 
  不少营员都是第一次滑雪,在教练们的认真指导下,营员们摔倒又爬起来,努力练习,化身滑雪能手,诠释了“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北京冬奥精神。杨弘表示,自己在滑雪时摔了无数跤,但就在一次次跌倒又爬起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竟然会滑了,当从初级滑道的顶端一路滑下,感觉自己就是“世界冠军”。
 
  “崇礼很冷,但是滑雪真的让人热血沸腾,我想这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吧!”河北分营的葛益汝说,她希望以后可以再来滑雪,挑战中级滑道。
 
黑龙江分营营员体验马拉雪橇(图片来源:黑龙江省台联)
 
  1月24至25日,黑龙江分营的营员们走入了“夏无三日晴,冬雪漫林间”的中国雪乡和被冠以中国冰雪人才的“黄埔军校”、中国“雪之门”之称的亚布力滑雪场,第一次感受阳光照进冰雪王国时的梦幻斑斓以及秧歌巡游、千人蹦迪的盛世狂欢,第一次体验马拉雪橇等东北民俗,真实感受竞技滑雪的速度与激情。
 
黑龙江分营营员在亚布力滑雪(图片来源:黑龙江省台联)
 
  站在锅盔山脚下仰望亚布力滑雪场,雪道似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从天上铺向人间,释放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既视感,令人心生肃穆。黑龙江分营营员连昱婷同学说:“滑雪很好玩,但可惜回台湾就滑不到了。”
 
第一次滑雪的印尼“小土豆”们(马孟起/摄)
 
  抓起一把雪花,偷袭一个雪球,你追我赶,嬉笑奔跑,银装素裹的雪场是海外营来自印尼的“小土豆”们在洁白无瑕的冰雪世界里彻底撒开了花,营员们在“戏雪”中尽情欢乐,享受着北方冬季独特的美好时光。
 
海外营营员在明信片里写下旅途的点滴(马孟起/摄)
 
  “我特别高兴能来中国大陆,认识了几个新朋友。最开心的是在辽宁本溪玩雪,因为从来没有体验过,所以我会一辈子记得今天。”海外营营员黄秋凌和朋友们一起在明信片里记录这次旅行的点滴。 
 
  北方的冬天泼水成冰,北方的冬天如梦似幻,晶莹的冰是营员们清澈的眼镜,圣洁的雪是营员们纯洁的心,从南到北,百余名台湾青年奔赴大陆,他们赴雪而来,一览祖国大地银装,他们逐梦而来,感受冰雪外衣下真实的大陆。
 
  从东到西,贯通两岸唱民族赞歌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呈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特点,他们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和谐共生,每个民族都在为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谱写出一曲曲民族赞歌,汇聚成博大精深、多彩绚丽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在河北省承德市居住着满、藏、回等多个少数民族。1月25日,河北分营的营员们在承德市内开启了一场民族融合的探秘之旅。
 
参观承德避暑山庄(张唯琛/摄)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被称作“塞外明珠”的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统治者为了实现安抚、团结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而修建的一座夏宫。
  漫步在避暑山庄内,不同于夏日的人头攒动,冬日的山庄清净优雅,“原以为它叫避暑山庄,冬季来参观会非常冷,其实一点也不冷,还很美。”河北分营营员温晴是台湾少数民族赛德克人,也是第一次来大陆,她说,“满族人是清朝的统治者,但是整个避暑山庄却少有游牧民族的特点,从建筑到环境都是沿袭了汉文化,这让我十分奇怪。”
 
  在专题讲座上,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避暑山庄研究中心主任黄大伟解答了温晴的疑惑,他介绍了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并强调虽然清朝是满族人统治,但是它没有把满族文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在避暑山庄宫殿的门额牌匾上有所体现。避暑山庄的门额牌匾上都写有5种文字分别是满、蒙、汉、藏、维,把汉字放在了中间位置,这是中国2000多年来的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以汉文化为代表,并极具包容性,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族人民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为基础,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经贸协会秘书长根玮晨说,有文字记载:乾隆五十五年,台湾少数民族到避暑山庄觐见乾隆皇帝,这对于他来大陆“寻根”提供了蛛丝马迹。他介绍,“台湾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有的资料只能口口相传,没想到在河北可以找到关于我们的一些记载,这对于台湾少数民族的文化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民族融合专题讲座(张唯琛/摄)
 
  在河北分营的营员们聆听民族融合乐章的同时,内蒙古分营的营员们踏入了呼伦贝尔寻访祖国大陆北方的狩猎、游牧民族。内蒙古呼伦贝尔生活着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满族等48个民族,各民族在这里安居乐业,谱写着团结、友爱、休戚与共的民族赞歌。
 
台湾同学们在敖鲁古雅身着鄂温克民族服饰拍照留念(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这个冬天,内蒙古分营的营员们又给这曲民族赞歌,谱出新的华彩乐章,唱出新的天籁之音。
 
台湾同学们参观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了解中华民族融合历史(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在参观完当地博物馆后,打开了我了解鄂温克这个古老民族的一扇大门,也体会到鄂温克族对自然、对这片神秘大森林的热爱与敬畏。”内蒙古分营营员陈纪陵说道。
 
台湾同学与驯鹿亲密接触(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从感受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鹿鸣呦呦,到走进大兴安岭白桦林的北方秘境,从朝露清风、明月晚霞,到热奶茶、桦树汁,在这片土地上,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真善美,也有台湾同学对祖国北疆的喜爱与感动。
 
  大兴安岭的山川和河流很美,少数民族的风情迥异,最炫不过民族风,唱响民族之歌,从东到西,让风送去贯通两岸的民族风情,也回答了什么是民族融合。
 
  从古到今,穿越历史品文化精髓
 
  用脚步挖掘城市历史脉络,用心感知城市文化的深度与厚度。营员们亲眼看、亲耳听,用心感受城市历史文化,与先人对话,穿越千年的历史碰撞,共赴一场历久弥新的文化之旅,感知城市文化的生命力。
 
  在查干湖冰面上。一场冬捕活动正在进行,马儿在冰面上转圈奔跑,拉动绞盘拖出渔网,一条条肥美的鱼,伴随着水汽浮出湖面,营员们欢呼雀跃,纷纷拍照留念。
 
  查干湖冬捕,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一种传统的渔业习俗。早在辽金时期,查干湖冬捕就享有盛名。
 
  虽然冬捕时间已过,但是为了让远道而来的营员们体验传统文化,特别办了一场“祭湖醒网”仪式,祭湖后工作人员更是热情的喊出“欢迎台湾小‘当归’”。
  
营员们和祭湖演员合影(刘莹/摄)
 
  营员们还参观了当地非常独特的鱼皮手工艺品制作坊。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学习渔民精湛的手艺。吉林分营营员徐典纶说,通过参访,学习到鱼皮材料不仅柔软舒适,而且具有很好的保暖性能。让自己对当地的文化有了更深地了解,对中华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地理解。
 
北京分营营员在国家博物馆拍摄文物(图片来源:北京市台联)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岛内的青年。在国家博物馆的古代历史展厅,北京分营营员魏家劲认真聆听对这些文物的讲解,“台北故宫的文物和这里的文物有很多很相似的方面,这里的文物更丰富,非常开眼界,增进了我对祖国古代历史的认知。”
 
营员在故宫合影(图片来源:北京市台联)
 
  “朱墙黄瓦,雕梁画栋,行走其中,感慨万千。”北京分营营员蔡尚麟对中华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参观故宫博物院是来大陆最期盼的事。他认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有珍贵文物,却没有对应的皇宫建筑。来到北京的紫禁城沉浸式体验,更有感觉,直呼过瘾“太棒了”。
 
在京台胞王振宇(右二)和大家分享故宫的故事(图片来源:北京市台联)
 
  在京定居台胞、故宫器物部的王振宇陪大家一起参观交流,蔡尚麟一直紧跟王振宇的脚步,请教他有关故宫的各种问题。“宫里好多穿古代服饰的女孩子来参观,感觉很奇妙啊,像穿越了一样。”
 
  “特别欢迎台胞青年冬令营的各位小伙伴来故宫参观,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希望大家都有所收获。”王振宇站在太和殿前的广场,和营员围在一起,分享自己在故宫的工作经历,一下就拉近了营员们和神秘紫禁城的距离。“目前两岸的故宫都在做数字化呈现,希望今后能有机会让两岸的文物宝贝们重新团圆。”
 
参观黄帝城遗址——中华三祖堂并进行祭祖仪式(张唯琛/摄)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华三祖文化景区内,伴随着钟鸣,河北分营的营员们举行了一场祭祖仪式,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三大人文始祖——黄帝、炎帝、蚩尤。
 
  “我们祭拜三祖,有一种认祖归宗的感觉。”河北分营营员何炘霖在看过黄帝、炎帝、蚩尤的雕像后表示。“
 
  营员李可璇表示,两岸有共同的祖先,共通的文化,两岸交流是文化的交流,也是文化的认同。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曲阜孔庙参加祭孔仪式,穿过孔庙的一道道门拜谒至圣先师孔子,仿佛与孔子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寻到了中华文化的‘DNA’。”来自山东分营的营员陈姿璇在祭孔仪式后表示。
 
参加祭孔仪式(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营员李敏称,今年的冬令营行程对她来说是很好的“启迪”,更加点燃了她对儒家文化的兴趣。“回台湾后,我会继续了解和学习儒家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儒家思想,努力把握儒家思想精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两岸世纪发展协会理事长陈家芳是此次祭孔仪式的主祭官,他表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心灵纽带,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凝聚台湾青年学生的文化共识,使他们铭记历史,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杨易臻对记者说,通过这些活动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大陆经济发展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以及五千年的上下求索所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
 
山东分营营员合影(图片来源:山东省台联)
 
  “我这次活动中体验了汉服,这是我第一次穿上这种传统的服饰,彷佛穿越到了古代,感觉非常奇妙。”营员熊心慈谈到:“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敬仰那些为我们留下丰富文化遗产的先辈们。”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历史曾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和浓缩,不仅影响和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且在今天乃至将来仍然具有巨大的价值。河南分营的营员们在这里探索“老家河南”的文明起源。
 
参观殷墟博物苑(易靖茗/摄)
 
  在殷墟博物苑,宫殿宗庙遗址古红色的大门古朴典雅,一种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看着形态各异的甲骨文字,聆听着甲骨发掘的过程,河南分营的营员们沉浸其中,兴趣盎然。营员刘任汉说,“我理解这个吉祥如意的‘吉’字,意思是希望大家可以把兵器收纳好,双方握手言和,代表着和平吉祥,以及共同进步的意思,希望我的家乡台湾能够早日回归大陆,两岸一家亲,大家一起共同进步、吉祥如意 。”
 
  在曹操高陵博物馆,听着讲解员的深入浅出的讲述,营员们深入了解曹操生平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古代墓葬文化、政治制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新北市高中老师黎家庆说,“没想到今天能够身临其境来到曹操高陵,我们的课本就有引用他的文章,读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啊!”
参观文字博物馆留影(易靖茗/摄)
 
  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文字贯古今。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营员们不禁感叹,中国文字博物馆不仅仅是中国文字的传承,更展现了中国当代科技的新貌。
 
  营员周玖桉激动地说:“不同于殷墟博物馆中对于某些卜辞的简单翻译,文字博物馆中详细展现了对于甲骨文如何收集、整理、考释与研究,突然就想起之前修过一门关于中国书画美学历史的课程,提到王国维先生是根据甲骨卜辞推断出商朝帝王之更迭,证实了《史记·殷本纪》的真实性;而仓颉造字的传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此六种造字方式精巧却含万千奥妙,似是前人留下的种种痕迹传达了某种讯号,使得后辈们站在巨人之肩登高望远,冥冥中牵引出起千丝万缕之文化传承之血脉……” 
 
  而在河南博物院,周玖桉终于看到了课堂上提及过的《鴞尊》。“犹记老师笑容满面地告诉我们‘鴞’是好战的象征,而《鴞尊》的墓主人妇好则是史上第一位女将军,来到殷墟遗址妇好墓坑前时,彷彿可以穿过重重岁月、循着先人之遗迹描摹出妇好英姿飒爽、能谋善断的模样。”
 
  营员詹宇翔则说,“古代大邑商朝代的甲骨文,记载着中国上古文明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为后人探索两岸华夏子弟的共同起源,找到了共同语言。并同时开启了一种新思路,去看卜筮术是如何辅助古代商朝的政治决策和当时人文与自然宇宙观之间的关联,这简直太有意思了。”
 
  营员白璧菱是美术系学生,对文物有着异于常人的执着。参观完几大博物馆,她直言“不管是曹操高陵或是河南博物馆都给我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是真的吗?出现在课本中的人所长眠的地方,所用的器具竟然都是真实存在,惊人的感受构成一种不真实的氛围,跟着博物馆展区的规划重新从认识到体验历史,感觉太虚幻了。这种幸福到太不真实的、与古人共感的、跨越千年的共振,太美好了!”     
      
  中华优秀文化是华夏儿女的根,滋养着民族之魂,引领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应对各种挑战,从古到今,穿越历史的浩瀚长河,两岸青年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共同的文化,造就了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从过去到现在,穿越战火涅槃重生
 
  曾经的中国,战火轰鸣,硝烟弥漫,被侵略、受屈辱、遭制裁,苦难不息,但中华先烈们筚路蓝缕,穿越枪林弹雨,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们用血肉之躯赢得了民族的独立,推动历史的沧桑巨变。营员们参观抗战纪念馆,关注全民的抗日热情,聆听鸭绿江边血与火的呐喊,用心体悟战火硝烟下中华民族的涅槃重生。
  
  1932年3月,日本在其侵占的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日寇的铁蹄下,海拉尔这一方重镇被修筑了大量永久性防御工事,惨绝人寰的日本731部队进行活体细菌、毒气实验……
  
  走进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内蒙古分营的营员们看到海拉尔河北岸“万人坑”内的累累白骨和阴森冰冷的地下工事遗址,了解到在全民族抗战时期,日本关东军在祖国大陆东北地区犯下的滔天罪行。
  
  这片土地有大痛,也有大爱——在东北地区沦陷时,东北抗联、东北军爱国将士和呼伦贝尔各族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纪念园最后代表和平的和平鸽和橄榄枝相映衬,令营员们唏嘘不已。
  
内蒙古分营营员陈翰林(左)在参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之后接受采访。(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人的死亡有两次,第二次是被遗忘。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希望更多的台湾同胞可以来到海拉尔,来看一看日本侵华和各族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见证。”内蒙古分营营员陈翰林说道。
 
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图片来源:黑龙江省台联)
  
  同样被侵华日军罪行震撼的还有黑龙江分营营员们,1月27日上午,黑龙江分营营员参观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和哈尔滨规划展览馆。在七三一纪念馆里,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照片和历史实物,营员们了解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重温了那段艰难岁月的沉重与荣耀。参观结束后大家感慨万千。营员刘侑宗说“哈尔滨的故事令人难以想象,七三一,让人震撼”。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讲解员为海外营的营员们介绍了日本侵华的屈辱历史。
 
参访“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马孟起/摄)
 
  “这次我实地来到这里,真正了解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全过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日军拿中国百姓做‘细菌实验’的雕塑,我看到他们躺在冰冷的实验床上,任由敌人摆布,那一刻,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海外营营员何芳怡动情地说。
 
  海外营志愿者刘颖是一位生活在上海的台胞,参访中她关注到展陈中,日本在占领东北地区后,强力推行殖民思想统治与奴化教育,出笼一整套文化侵略政策的内容阐述。
 
  “日本在东北的所作所为和1895年日本占据台湾后进行的侵略行径如出一辙,但如今的台湾,有许多惨痛的历史都被执政者刻意蒙蔽和美化,造成许多青年不明历史真相。”她说,包括华人青年在内的青年朋友们都有必要根据实证去了解真相,只有了解真正的历史,才能不受蒙骗,做出正确的选择。
 
营员在鸭绿江断桥(马孟起/摄)
 
  走过丹东,来到鸭绿江,在抗美援朝纪念馆,海外营营员们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有了初步或是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的心情很激动,也越来越好奇,因为这里充满了历史,这里景色也很美。”海外营营员黄奕豪说,以前从未听过这条界江,直到亲临鸭绿江畔,看到断桥以及桥对面的朝鲜,才得知抗美援朝这段历史,中国人民为维护正义,反对强权,冒着枪林弹雨的危险,毅然跨桥赴朝,与朝鲜人民守望相助的故事令人感动。
 
参访抗美援朝纪念馆(马孟起/摄)
 
  “由于台湾当时是与美国站在同一战线,历史课本里提到抗美援朝,只说了美国派出了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保护’台湾,但我当时就很好奇,如果美国真如书上写的强大,那为何至今北纬38度线的问题仍旧存在?原来是用一条条保家卫国、奋勇牺牲的志愿军的生命换来的,并且,我们从来不主动发动战争,我们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在北京求学的台胞、也是此次海外营的志愿者李欣桦说。
 
走进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参观(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所在的重庆黄山抗战旧址群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办公及居住地,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重要人物及相关机构在战时首都重庆留下的遗迹,是重庆市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抗战遗址中保护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一处。
 
  在重庆分营,营员们参观了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我来大陆半年时间,这是第一次走进西南地区。参观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有了新收获。”在北京大学做交换生的李易修感慨万千,游览过博物馆仿佛重走战时的重庆,感受到全民的抗日热情,也看到了枪淋弹雨下痛苦挣扎的百姓,这时突然感觉到和平是多么来之不易。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图片来源:甘肃省台联)
 
  在“中国的小西藏、甘肃的后花园”甘南地区,有一个地方,给了万里远征的中国工农红军队伍家乡般的温暖、亲人般的抚慰,这里就是哈达铺。哈达铺不会想到,他们因为接纳和安抚了一支几乎山穷水尽的疲惫之师,得以成为红军的福地,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史的丰碑上。而令营员们动容的是,在红军到达哈达铺的当晚,没有强取豪夺、没有敲诈勒索,只有连夜颁布的《回民地区守则》,宣传民族平等主张。
 
  甘肃分营营员、目前在北京大学做交换生的杨宇伦感慨道:“我在学习中共党史的过程中也总在问自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的军队,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共产党军队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责任担当、严明的纪律作风和与群众一家亲的情怀。”
 
  过去的中国积贫积弱、百废待兴,如今的中国富国强兵、安居乐业,从过去到现在,中国的形象不断变化逐渐清晰,那是一代代爱国儿女用坚定的信念和鲜血勾勒出的轮廓,那是一颗颗勇敢心不断跳动激荡起的一片片涟漪,那是一枚枚子弹钉在历史长河上不灭的痕迹。那段历史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的痛。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强我中华,砥砺前行才有现在的美好生活,成为营员们发自内心的呼号。
 
  从现在到未来,一览大陆的发展成就

  在大陆,营员们漫步在色彩斑斓的城市,驻足从荒凉到繁华的新疆垦区,穿越风光秀美的乡村,感受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的成就。他们不仅看到古老的历史和现代的发展相互交融的美妙景象,也有对五千年中华悠久历史的感悟,更有对现代化美好未来的想象。
  
  “天津是一座中华文化底蕴与西式风格融合的城市,我们在有中式风格的古文化街体验津味儿中国年,在意式风情街感受异域风情,天津给人的感觉是北京的守卫城,但实际上,她早已拥有独树一帜的特色文化。”清新的海风、美味的津味儿小吃、浓郁的民俗文化,别样的天津Style俘获不少营员的内心。
 
海外营营员在天津(马孟起/摄)
 
  海外营营员魏玉珊说,傍晚在海河边散步,就被这座城市美不胜收的风景震撼,在天津市规划展览馆里,了解到天津海河沿线的具体规划,从道路交通到旧桥整修,从公园绿化到公共建筑,正是这些具体的行动让这座城市取得丰硕的发展成果,让我们看到了天津的繁华与活力。
 
新疆建设兵团分营营员参观博物馆(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从一片荒芜的戈壁,到欣欣向荣的城市,一代代兵团人挥洒汗水建设了美丽富饶的新疆。
 
  新疆建设兵团分营的营员们参观了新疆军垦博物馆。营员苏炜杰直言不仅感到震撼,还有感动,这里从无到有,从荒凉到繁华,这是新疆兵团几代人的伟大创举。
 
  听完该博物馆讲解人的介绍,新疆建设兵团分营营员昌柏丞告诉记者,“建设者数十年如一日的屯垦造就了今日繁荣的新疆,其中不负使命的精神令人为之鼓舞,也启发着我在未来的每个挑战中能有更坚强的意志。”
 
  在参访第十二师工业园区、新疆天业集团后,台胞青年对新疆兵团现代农业和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赞叹不已。“通过这几天的参观,可以看出新疆兵团持续突破、蒸蒸日上的决心。”陈凯骏表示。
 
  新疆建设兵团分营的营员们与出身于台湾、现为新疆旺旺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杨容宗进行了交流。
 
  “我们到大陆不只是为了旅游、看美景、品美食。还要跳出一方的圈子,融入大陆的风土人情,扩大‘朋友圈’,为以后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多更大的机会。”汤升墉表示,不少台胞青年走访大陆后,希望年年都来。
 
西和县宁家村文化长廊(图片来源:甘肃省台联)
 
  在西汉水和大柳河交汇处,祥和美丽的宁家村坐落于此,村庄历史之久足以傲视中原。她有陇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址——宁家村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已经有7000多年历史,是陇南先民最早开拓的地区之一。
 
  在宁家村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件红陶器皿、残片,分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吸引着来自台湾的青年们驻足观摩。甘肃分营营员陈亿蕊是大学里手工彩陶兴趣社的成员,对手工艺作品很感兴趣,她说:“这里的细泥彩陶具有独特造型,表面呈红色,表里磨光,还有美丽的图案,反映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水平和手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
 
  如今的宁家村,全力抓好美丽农村建设,充分挖掘仰韶文化,修缮保护遗址,建设文化展示体验区,讲好文化故事,发展乡村旅游,向着乡村振兴继续前进。甘肃分营的营员们看到宁家村文化氛围浓厚,当地人生活水平攀升,纷纷表示惊叹和敬佩,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深耕发展,乡村振兴充满了智慧。
  
在台胞之家联谊站体验VR技术(图片来源:黑龙江省台联)
  
  1月26日上午,黑龙江分营的营员们走访了台胞之家联谊站——哈尔滨海峡两岸技术移转育成中心。哈尔滨海峡两岸技术移转育成中心是黑龙江省唯一由国台办授予的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现拥有一支常住黑龙江的台湾专业服务团队。自2013年6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以种苗、果蔬、生物技术、食品科研为主的多个领域的对台交流合作,在促进两岸同胞融合发展中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走访参观,营员们了解了海峡两岸食品产业园的项目投资进展,尤其是寒地小龙虾培育养殖技术,以及联谊站近年来开展常住台胞的工作情况。营员们被种类繁多的项目所吸引,纷纷表示大陆对青年创业的支持度和对创新的接受度都非常高,这对他们未来就业发展很有吸引力。
  
  大陆的发展史是一个砥砺前行的故事,是每一个城市奋发图强共同创造的辉煌,从现在到未来,台湾青年们用脚步丈量着中国的土地,了解大陆如何造就经济社会的腾飞,也感受到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从陌生到熟悉,感受亲情友情温暖
 
  两岸同胞是一家人,血浓于水。从开始相识到依依不舍的分别,营员们时时刻刻感受到大陆亲人般的关爱、尊重,体会着同胞的深情厚意,收获了亲情、友情……
  
  在北京,营员们一走进延庆区石峡村,村民们就热情地迎了上来。“这里还有农产品直播带货,乡村的发展和我们想象的有点不一样”,营员魏家劲甚至穿上了花棉袄,一本正经寻找主播的感觉。
 
  在乡村漫步期间,偶遇村里的大妈跳起了科目三,引得营员们一阵激动,“没想到在这里也有科目三,没想到跳科目三的竟然是80岁的阿婆,”营员蔡尚麟很活跃,他主动跟着熟悉的音乐律动起来,加入到科目三舞蹈队伍中来,扭动肢体,共享欢乐,引发大家阵阵欢呼声。
 
  村里的非遗传承人教大家做花馍、剪纸,营员们都认真投入其中,享受午后在古长城脚下的村落里,慢慢剪出一张龙型图案的乐趣,“老师做的刺猬太逼真了,我喜欢猫咪,就在老师指导下捏了一只猫”营员陈嘉慧举起自己捏出的花馍骄傲地说到。还有营员和当地的村民们请教起延庆当地话,“后头爷转遭是个啥(Shuair)用普通话说就是月亮周围是什么的意思”,在当地经营着民宿和餐饮的贺玉玲老板给大家讲起了延庆话,一时间大家学得五花八门,逗笑了全场。
 
岛内大学生和在京台湾省籍大学生互换背包挂件(图片来源:北京市台联)
 
  北京分营在京台生翁婉姣和陈嘉慧与故乡的小伙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未名湖畔,翁婉姣和李文睿彼此交换玩偶;在最后的分享会上,陈嘉慧讲到即将和小伙伴分开,动情之处潸然泪下,祝福大家后会有期,令人唏嘘。
 
  在吉林,室外的严寒挡不住东北阿姨们的热情。“一下游览车,迎面而来的是东北大妈温暖的拥抱,大家像家人一样聚在一起,年味十足,热闹温馨。”被无比的热情感染着的吉林分营营员杜玉洁如是说。
 
吉林分营营员和村民一起包饺子(刘莹/摄)
 
  在北方,包饺子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仪式。吉林分营的营员们被二合村村民热情招待包起酸菜、猪肉大葱等各种馅料的饺子。屋外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屋内热气腾腾、美味飘香,首次见面的村民与台青欢声笑语,仿佛相识已久。
 
  “阿姨非常热情地带我们坐在她家的炕上,吃着冻梨和冻柿子,让我感受到东北人的热情。在这寒冷的天气中,东北人的好客热情让我感到温暖无比”,营员曾隽智说道。
 
营员们和村民在炕上唠家常(刘莹/摄)
 
  二合村村民吴大姐跟吉林分营的营员们唠起家常:“过去,我们农闲时只能在家‘猫冬’,后来村里开始打造冰雪旅游项目,我就开了民宿。今冬冰雪游格外火热,预约订单已经排到了大年初三。”
 
  “这个寒冷冬天,我遇到了一群热情如火的人,感到无比温暖。”吉林分营营员孙乔瑄写道,“这是我第一次过有雪的冬天,人生的四季图景齐全了。”
 
吉林分营营员们体验乡村生活(刘莹/摄)
 
  厦门大学的台生赖翎凤说:“以前对大陆农村的印象只是来自于影视剧,现在终于体验到真实的、热气腾腾的乡村生活,有机会一定跟家人再来这里作客。”
 
  在吉林,营员们不仅体会到来自东北阿姨们的热情,也在行程中收获了友情。两岸青年有聊不完的话题,不时冒出“台湾腔”的东北话,“你干哈嘞?”引来哄堂大笑。在五天的行程中,营员罗正浩和张畯对东北话产生浓厚兴趣,在当地志愿者的速成培训中,他们的台湾腔里,多了几分“东北味”。“刚来之前蛮紧张的,想说会不会有什么敏感话题,结果大家很热情,带我们去玩。”“东北人太热情了,在这里不自觉地那个调就渐渐有了,讲着讲着东北腔就出来的,东北菜真是嘎嘎香”。
 
  “台湾同学很活泼,富有活力。我们交流起来没有隔阂,很快就融在一起。”吉林大学的志愿者王可为说。
 
营员体验传统文化(刘莹/摄)
 
  “虽然大家来自不同地方,但在相处过程中却能产生许多共鸣,甚至可以是一辈子的朋友”,吉林分营营员吴侑庭谈到。
 
  “日后也要继续联络,期待再次相聚。”这是各地分营营员们和志愿者、工作人员们的约定。短短不过一周的冬令营之行,从陌生到熟悉,营员们感受大陆亲人的热情,也收获了友谊,体会到什么是两岸一家亲。
 
  山水之美、文化之韵,营员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热情与真诚。发现美丽中国,走过大好河山,营员们对大陆有了新的了解和体会,他们在不断思考,大陆的发展成就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营员们将把这几天独特的体验带回台湾,分享给亲朋好友,让他们多来了解大陆,来大陆寻根,感受大陆的发展。(文/张唯琛)
[编辑:张唯琛]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