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南平资源优势 助力两岸融合发展——全国台联副会长郑平带队赴南平市调研

2024年04月08日来源:台胞之家网

  去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大举措。

  3月22日至25日,全国台联党组成员、副会长郑平赴福建南平,围绕“发挥南平资源优势 助力两岸融合发展”主题开展调研。福建省台联副会长欧阳迪莎、南平市台联副会长倪晓菁等陪同考察调研。

  此行,调研组从松溪县出发,先后深入政和县、建阳区,最终抵达武夷山,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形式,详细了解南平市在茶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以及两岸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成效,感受闽北朱子文化、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调研组一行在“大话熹游”文化IP综合馆合影

  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来到南平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南平深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对台合作”,赋予了南平市对台交流合作的新任务、新使命,有利于在“三茶统筹”发展大背景下,进一步发挥闽台茶叶同根同源优势,释放两岸融合发展更大的红利。

  在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并提出“三茶统筹”发展理念三周年之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调研组来到在燕子峰山脚下的燕子窠,感受新时代茶人的新探索。作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点,燕子窠生态茶园套种大豆、油茶等作物,形成“有机肥+绿肥”种植模式,最大限度保留茶园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生态链。据了解,目前,燕子窠模式已辐射福建全省三十万亩茶叶种植面积。

调研组赴燕子窠生态茶园(上)、九龙大白茶生产企业(下左)、小白茶母树基地(下右)考察

  说起白茶,绕不开的省份是福建,而谈及福建白茶,避不开的产区是政和。

  千年之前,政和就已成为北苑皇家贡茶主产区,品饮白茶后龙颜大悦的宋徽宗,御赐年号为“政和”县名。千年之后,政和成为传统的白茶核心产区,因茶得名的传奇佳话,也让茶产业、茶文化深深刻入这座城的基因之中,成为政和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政和中国白茶城是集茶叶展示交易、检测认证、年份茶仓储、物流服务、信息发布、期货拍卖、金融服务、白茶价格指数发布及茶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全国茶叶集散中心。在这里,调研组看到了科技赋能的全新茶产业业态。政和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游美君介绍了政和白茶的历史底蕴、产业现状及未来规划。她表示:“一直以来,政和白茶都致力于推动产业发展,不止于持续参与白茶标准的完善落实,更是在传承中创新,赋予传统茶技艺、茶产品更现代化的表达,诠释白茶发展的‘新未来’。”

  “投产情况怎么样?”“市场前景如何?”在建阳区,调研组聚焦小白茶文化产业和茶企,实地察看生产车间,边看边问,共同探讨;详细了解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及两岸茶文化交流合作情况,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两岸茶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在漳墩镇小白茶母树基地,调研组察看了生态茶园与小白茶生产加工情况。与小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李泉弟深入交流了白茶制作工艺、产品品种、茶业效益等相关情况。

  松溪九龙大白茶同样历史悠久。1868年(同治七年),松溪大白茶母树在双源村九龙岗被发现,民间称为“九龙茶”,树龄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调研组通过调研考察九龙大白茶生产企业,了解松溪茶产业从“一片叶”到“一条链”,围绕一片小小茶叶,生动演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乡建乡创 两岸青年携手为乡村锦上添花

  近年来,南平市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南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南平市促进南台农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紧紧围绕各类特色资源开展对台交流,成功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等近百余场活动,搭建了5个省级以上对台交流平台,40余个乡村规划、文化创意类项目签约落地,切实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松溪县委副书记吴孔盛(右一)详细介绍梅口古埠的文化历史

  走进松溪梅口埠古镇,脚下光滑的鹅卵石路面联通着村庄和码头,无声地诉说千百年来无数行人走南闯北的故事。据《松溪县志》和《建瓯东门码头船运史》披露,当年松溪的茶叶、瓷器、木材、桐油等货物通过水运,抵达建瓯,辗转福州,销往东南亚和日本。

  调研组在郑墩镇梅口埠、茶平乡吴山头村等地,边走边听边看,详细了解松溪县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促进文旅资源融合、加强古村落保护、加快茶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郑平表示,松溪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定发展信心,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加快推动松台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要立足资源禀赋,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价值,高质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旅游亮点。

  “外世的稠岭,初见即是爱上……”台湾青年沈佑优是闽台乡建乡创团队中的其中一员,对外屯乡稠岭村的第一印象,让他一下子爱上这个地方。在为调研组讲解的过程中,沈佑优无不透露着他对这份事业的真心喜爱,他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村落振兴的过程,“只要是进村,大家就会习惯性地用画面记录下一个个特别的瞬间:航拍测绘村落、深夜加班画图、雨后林中挖笋、学做乡土美食、巡山寻找童趣……”

调研组在稠岭村

  谁能想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稠岭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以砍树种植香菇为生。年过古稀的稠岭村村民张正福回忆说,当时村里300多户农户,每家少则三四千筒,多则上万筒。然而,好景不长。开始那几年,香菇的收益还不错,但随着越来越多人种植香菇,香菇产量暴增,价格一年比一年低。“更令人担心的是,由于太多人到山上砍树种植香菇,村里的树几乎被砍光了。”

  树木越来越少,让稠岭人渐渐意识到竭泽而渔并非长久之计。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稠岭村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划定生态公益林,优先发展茶、竹产业,把森林保护起来。

  近两年来,稠岭村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村落的风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台湾乡建乡创团队,让乡村旅游还原生态底色。

  为推动闽台融合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为学须先立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重要讲话中旁征博引,经常引用朱熹等古圣先贤的名言警句生动阐述深刻道理,治国理念中浸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智慧。近年来,福建全力激活朱子文化的生命力,让朱子文化绽放时代光芒。

在“大话熹游”文化IP综合馆与“朱子”互动

  坐落于南平市政和县创业园区内的“大话熹游”文化IP综合馆,是以“卡通朱子”形象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型综合馆,孵化于由闽北青年雷希颖与来自桃园的台湾青年范姜锋这对“两岸合伙人”共同开发的“大话熹游”文化IP项目。该项目先后获得中央网信办全国“网络扶贫最佳创新案例”“共青团扶贫实践20例”、福建省“十大网络公益项目”等表彰。

  范姜锋向调研组一行详细介绍了团队打造卡通朱子IP,通过“大话熹游”等乡村振兴文创产品,让朱子文化“活”起来,助力乡村振兴的情况。郑平对台青团队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许,并希望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发挥青年人才和文化纽带优势,提供对台交流工作的新思路、新样板,为进一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3月25日,调研组赴武夷学院,看望在校台湾省籍教师并座谈。武夷学院是福建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最早的高校之一,2019年以来,随着《关于促进南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台湾省籍教师“西进”到武夷学院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工作,成为学校多元师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武夷学院台湾省籍教师座谈现场

  武夷学院党委副书记梁方表示,为更好助力两岸融合发展,学院将深入实施人才领航工程,大力引进高层次台湾省籍教师,充分发挥台湾省籍教师作用,不断深化闽台合作办学。台湾省籍教师黄周宝玲表示,作为武夷学院大家庭的一份子,这几年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结识了新朋友、凝聚了新情感,感受到了同胞的热情和温暖,愿做两岸融合发展的“沟通者”、正能量的“传播者”、国家建设的“参与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郑平强调,武夷学院要发挥区位和人文资源优势,深入贯彻落实《意见》,为推动闽台融合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观廖俊波家风家教展示馆(上)、竹制品企业(下左)、万前村百年蔗(下右)

  调研期间,调研组一行还专程前往“同心·福见十年”——福建省统一战线帮扶助推政和发展成果展示馆、廖俊波家风家教展示馆,深入学习廖俊优秀品质,弘扬廖俊波精神,为台联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动力;走进福建省祥福工艺有限公司,竹木建材、家居产品、生活场景等各类沉浸式空间,充分体验“中国竹家居之都”的魅力;在万前村百年蔗园,感受百年蔗的传奇与新生。

  此次调研进一步了解了南平市在助推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明晰了台联加强与南平市开展项目合作的契合点和着力点,为更好发挥南平资源优势,落实《意见》进行谋划思考。(文/图 易靖茗、南平市台联)

 

 

[编辑:王宇]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