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台联40年|我在台联工作的日子(林清标)

2021年12月22日来源:

在江苏省台联成立40周年之际,我们编印纪念文集《我与台联40年》,以期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展现我省台胞、台联干部与台联携手走过的40年历程,并向我们的“台胞之家”道一声:生日快乐!现选取刊登文集部分篇目,以飨读者。

我在台联工作的日子

林清标

(南京市台联原副会长)

古人言,时光如梭,光阴似箭。江苏省台联和南京市台联成立至今,不知不觉已过去40个春秋,我也是90多岁的老人了。现在回想当年,省市台联成立时的情景及我在台联工作时的情况,依然记忆犹新。

△1987年7月,林清标(左一)主持南京台胞闽南语比赛

在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极左思潮风行的年代里,台湾同胞在政治上受到不应有的歧视,许多人因“台湾关系”不被组织信任,有的被以查不清为由降职使用,有的甚至被上纲上线造成冤假错案。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中央“38号文件”出台后,台湾同胞的政治处境才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自从中央“38号文件”下达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台联组织像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党对台胞的各项政策逐渐得到全面落实。

△1988年4月,林清标(一排左二)接待岛内来访台胞

江苏省台联及南京市台联是在1981年11月11日同时成立的,当时只搭起了一个“架子”,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没有办公室,也没有经费。台联成立之后,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好台胞政策。要完成这项任务,对刚成立的省市台联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来业务不熟悉,二来办公机构尚未建立,一切都要靠全体理事团结一致、不怕吃苦、攻坚克难。省市台联成立之初,对外虽然是两块牌子,实际是一套班子,省市台联会长由一人兼,理事虽分省市,但做起事来不分,大家共同商量、分工合作,团结一心完成任务。

△1989年10月,林清标(左一)主持欢送在宁台胞回台湾定居座谈会

要落实好台胞政策,首先要了解台胞中究竟存在哪些冤假错案,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除要印表格发到每户台胞家中征求意见外,包括会长在内的所有理事每人最少要走访10户台胞,与台胞面对面交心,听取意见、要求和建议。由于理事们都为兼职,因此得靠牺牲星期天或休息时间去完成台联交办的走访任务,交通费和误餐费要自掏腰包。但尽管如此,没有一位理事有怨言,大家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所以说,第一届省市台联理事很辛苦。由于理事们的努力工作,落实台胞政策完成得比较顺利,不但得到领导的认可,也得到台胞的好评。就南京台胞政策落实情况而言,台胞申的所有冤假错案得到平反纠正,被占房屋和被查抄物资基本得到归还或补偿,被下放农村的13户台胞全部返城,34户台胞分配或调整了住房,14位待业台籍青年得到妥善安排。

我是台联成立以后,1982年初第一个调到台联的工作人员。我的到来打破了省市台联没有专职人员、没有办公室、没有经费的“三无”局面。我听从组织安排,白手起家从头开始,省市台联的工作都要忙。因为人少事多,我经常星期天加班,平时也不能按时下班,每晚八、九点钟到家是常事,有时甚至要更晚一些。

我很赞同全国台联创会会长林丽韫同志的一段话:群众团体要群众化,不能把群众团体办成机关化,要把台联办成“台胞之家”,把党的温暖送到台胞中去。我觉得林丽韫会长讲得很对。我在台联工作时是这样想,也是努力这样做的。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省市台联成立40周年,在举国同欢的日子里,我作为一名出生在台湾、成长在大陆的老台胞,衷心希望有生之年能亲眼看到祖国的完全统一!

[编辑:江苏台联]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