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台联40年|骨肉一家亲(齐瑶)

2022年02月07日来源:

在江苏省台联成立40周年之际,我们编印纪念文集《我与台联40年》,以期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展现我省台胞、台联干部与台联携手走过的40年历程,并向我们的“台胞之家”道一声:生日快乐!现选取刊登文集部分篇目,以飨读者。

骨肉一家亲

 瑶

(作者系镇江市定居台胞) 

作为一个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在扬州的台胞,在成长过程中,我见证了台联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台联作为娘家,始终温暖着我们广大台胞的心!

△齐瑶(一排左一)和母亲赵叔钗(一排右一)参加扬州台联小组活动

小时候,我总是羡慕别的小朋友可以在外公外婆家撒娇受宠。而我的外公外婆却只是妈妈嘴里的人,我们相隔两岸,无法联络,音讯全无。长大后,我才逐渐知道海峡两岸隔绝的原因,只能把对亲人的思念深深地埋藏心底。我对外公外婆的思念,从盼望到失望,再到盼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1997年,齐瑶母亲赵叔钗(一排右二)参加扬州台胞活动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扬州工作。扬州台联小组成立,我母亲是创始人之一,也是主要负责人。为了成立台联小组,解决台胞的生活困难、政策落实,以及二代台胞子女上学、工作调动、户籍变动、看病就医等问题,也为了台胞许许多多的切身利益,母亲硬是用两条腿、一双脚,四处奔走、八方求援。凭着一颗对台胞关爱的心,满怀一腔对老乡真挚的情,她不辞辛劳、不计得失,不管严冬酷暑、身体病痛,到处奔波,做了大量工作,帮台胞解决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当时,我父亲在上海工作,母亲又是单位负责人,工作很忙,但母亲宁可弃小家不顾,也要将台联工作做好。

△1988年,齐瑶(右一)与母亲赵叔钗(左一)接待来访的台湾亲友

当时,台联经费很少。为了省钱,母亲为台胞办事,为台联忙碌,从不乘车,硬是用脚步来丈量这扬州城的东西南北中。泰州二代台胞罗应龙因和继母关系不和而得病,每次在扬州住院期间,母亲总要在家里拿出钱来,买些日用品、食品去看望他,给他精神上的安慰、治疗。就连他同室病友看到母亲,都熟悉了,一起跟着喊“姑妈,姑妈”。离开医院前,母亲总是留些零花钱,请护士保管,托附她们好好照顾他。母亲还把我们的新、旧衣服拿给其他经济十分困难的台胞子女穿。其实,我们家经济条件也不宽裕。母亲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台胞那份浓浓情谊,深深地感染了我。

△2010年春节,齐瑶赴岛内探亲

长辈如此辛苦劳累,做晚辈的怎能袖手旁观?有长辈做榜样,我应当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来接棒,也要像母亲那样,尽心尽力为台胞服务,为台联工作。于是,给台胞送件东西、办件事、问个话(那时电话还没普及到千家万户),我就主动向母亲提议由我完成。我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总比母亲走路(为了省时间和钱,母亲外出办事总是连走带跑)轻松多了。何况为老乡做点小事,理所当然,我也乐意。记不清是哪一年了,省台联老会长陈神民要去高邮看望老台胞许学强,那时母亲因病卧床,我就主动要求陪同陈会长去看望台胞。

△2016年,齐瑶(中)接待来访的台湾表妹一家

后来,我调到镇江,镇江台联就成了我的又一个家。我了解到,镇江台联老会长吴登来等老一辈台胞,同样为台联和台胞做了许多事情,花费了不少精力,更令我对台联长辈们肃然起敬,也激起了我对台联工作的热爱。因此,为台胞服务,为台联工作,用我的心,尽我的力,矢志不渝,为祖国统一牵线搭桥,责无旁贷。我经常利用书信、电话和岛内亲人互致问候,向他们述说骨肉分离之痛,抒发思乡之情。现在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直接对话,互相发送照片,联系就更方便了。只要省、市台联有活动,我都积极争取参加,这样既能增进和台胞之间的感情交流,又能在实践中丰富阅历,增长知识。台联的活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使我从中受益,不断进步。
    我现在虽已过了退休年龄,但对台联大家庭的热爱之心有增无减,对同胞的手足之情与日俱增。我衷心祝福省台联:四十风华正当年!我也坚信,海峡隔不断骨肉一家亲,两岸亲人终有团圆的一天!

[编辑:江苏台联]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