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祖国表达热爱之心 向英雄汲取奋进力量——全国台联台湾大学生国庆参访团侧记

2023年11月01日来源:台胞之家网

  9月28日至10月1日,近50位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湖北、福建等地的常住台胞大学生齐聚北京,一起过属于“家”的节日中秋节,以及属于“国”的节日——烈士纪念日与国庆节。

台胞青年合影

  他们游故宫、逛天坛,回忆明清历史故事;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拜谒西山无名英雄纪念碑,了解中国共产党伟大发展历程和对台隐蔽战线英雄事迹,并在国庆日登上天安门观礼台为祖国母亲庆生。“全国台联在这三个重要节日时间点召集我们来京参访,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缅怀纪念英雄烈士使我汲取前进的力量,在天安门为祖国庆生让我感到无比光荣,更坚定为祖国统一奋斗的信心!”中国社科院大学近代史硕士毕业学生张玮珊动情地表示。

  全国台联联络部部长任挥鼓励同学:“两岸交流走深走实、两岸同胞走近走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来大陆读书的你们,要把握两岸融合发展先机,多看多想,夯实所学,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中,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相信你们的学业事业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对祖国母亲表白——“我们要团结起来 振兴中华”

  10月1日凌晨3点,同学们满怀期待向天安门进发,他们有着同一个愿望——为伟大祖国庆祝74岁生日。

观礼台上等升旗

  天色从黑到蓝再到白,他们屏息凝神,等待国旗升起的庄严时刻。“向国旗——敬礼!”6时9分,随着仪仗队员的口号声,《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天安门广场。“练唱多遍国歌就是为了这个时候。”同学齐声高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一双双坚定的眼神注视着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

  “国旗冉冉升起,让我感到自豪和振奋。国歌奏响,我随着旋律高歌,心中涌动着对祖国的热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汉唐美术研究博士李馥瑀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本科生刘昱甫表示:“国庆日与30万人一起在天安门广场观礼庆生,让我感知到中国人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愿两岸同胞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本科生周旭薇表示:“国庆升旗活动将永藏心中,化为我用专业为两岸人民健康幸福生活贡献的动力。”

  “永生难忘这次观礼,感谢全国台联提供我们与14亿中国人共同见证国家繁荣富强的机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刘育宇激动地表示。

观礼后合影

  国歌结束后,放飞的和平鸽盘旋在广场上空。这一刻,同学们的热情再次掀起高潮。伴随着《歌唱祖国》的奏乐,大家尽情欢唱并高呼“祝福祖国”“我爱你”“祖国万岁”!

  金色的朝阳照亮天安门广场,温暖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台胞青年的爱国心被释放出来,他们的梦想也随和平鸽在祖国大地上翱翔,迎着朝阳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博士郑庭绎所指出:“历史是我们人类的选择和行为所决定的,我们身为台胞能站在观礼台上看升旗就有一个强烈的政治和历史寓意——寓意台胞青年要承担起历史使命,积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 汲取英雄奋进力量

  “这幅漆画气势磅礴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随着讲解,同学步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序厅,目光马上被长40米、高15米的《长城颂》巨幅漆画所震撼,争相拿起手机摄影留念。

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讲解员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张张感人照片带大家“穿越”回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历史大环境,一步步去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从弱小到强大,把积贫积弱的中国带到繁荣富强的奋进历程。

  “这对想迅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台胞是必来之处。”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博士林景茂继续指出:“这里展出的珍贵文物如李大钊生前唯一影像、《共产党宣言》首译本、开国大典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让学习中共党史的我也深感兴奋,仿佛触摸到历史脉动,增强了我的学习动力。”

  看着马克思原始手稿、《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俄文版等一份份发黄文件,以及嘉兴南湖红船复原景观等物件,暨南大学法学本科生白佳弘表示:“中国共产党原来是在一条小船上诞生。其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提醒身为台胞的我要储备好知识、磨练好意志,更有意识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在西山缅怀纪念英雄

  70多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党中央关于解放台湾的决策部署,秘密派遣1500余名干部入台。上世纪50年代初,由于叛徒出卖,岛内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陈宝仓、朱枫、吴石、聂曦等大批地下党员被捕牺牲。“第一次听闻这段历史”“真是一群了不起的爱国人士”“向英雄学习致敬!”来到西山无名英雄广场的台胞青年们说。

  听完英雄事迹,台胞青年全体向为祖国统一而牺牲的先烈们默哀,并通过敬献花篮、宣读祭文、献唱《安息歌》《青春战斗曲》来表达缅怀哀思之情。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是隐蔽战线工作的真实写照。”就读北京大学历史专业的学生指出:“台湾有很多人不了解中共党史,对党的认识停留在‘共匪’‘不民主’等负面印象上。他们应该多看多想:如果中共真那么差,为什么会有如此多隐蔽战线斗士愿意为党的事业奉献宝贵生命呢?”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让大家明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让大家汲取英雄力量,继承发扬先烈为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复兴奋斗终身的精神。

  学习对台政策 融入大陆发展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简称《意见》)这份标志着两岸关系加速迈入融合新阶段的政策于9月12日出台后,引起两岸同胞,尤其是广大在陆台胞青年、台商台企的关注。主办方邀请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星讲解政策,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讲座现场

  陈星指出,《意见》出台标志祖国大陆在加速闽台融合深度发展方面进一步增强力度,示范区建设聚焦于台湾民众生计问题,将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心向下沉,特别为台湾民众在大陆就业提供便利。

  “共同的生活经验才能形成相互理解的认同感。”陈星表示,示范区建设是两岸共同家园建设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加速两岸融合发展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两岸人民形成水乳交融生活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座谈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陈深册、茆致远,华侨大学法学本科生陈威霖等同学纷纷举手发言,与师友们深入探讨,交流气氛热络。

  《意见》第三条提出的鼓励台胞来闽就业,进一步扩大了直接采认台湾职业资格的范围。台湾地区医师,按规定在闽执业,扩大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的台湾居民在闽从事律师职业的执业范围。再如,第十六条提出的鼓励青少年交流交往。加强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平台建设,助力台湾青年来闽追梦、筑梦、圆梦。

  有创业打算的暨南大学经济统计学本科生刘婉榆对《意见》中的第三条和第十六条最感兴趣。她说:“我身边有很多学医学法的台湾朋友,本因两岸资质不互通、企业不敢聘用等问题而对未来感到担忧,但现在政策放开了,在闽发展充满机遇。我相信在此政策支持下,会有更多台湾青年愿意来大陆探索,在闽驻扎,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园。”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紫禁城中曾有大水缸308口,而今现存231口。其中的铁缸是明代的,铜缸是清代的。太和殿、保和殿、乾清门前18口铜缸当初是鎏金的,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洋兵们把水缸外的金子刮走了。”导游介绍故宫太和殿门口旁的四口大缸。许多同学禁不住气愤地说:“外国人太过分了,东西搬不走就把最有价值的金子刮走。”

  首次到故宫的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生高钰婷表示:“这些见证历史的物件引起我的思考,近代史中发生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辛亥革命这些事情,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百年前故宫战火纷飞,百年后我们能安详参观故宫,说明了和平的重要,更说明了只有国家强大才能捍卫和平。”高钰婷及身旁同学不约而同回答表示:“必须记住列强侵略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地方,其建筑设计体现传统“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也是“王权天赐”的象征......“原来以民为天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现实中也有如此多体现。”“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是不是也受此影响?”

  同学们在故宫、天坛文化之行中共同思考学习,弥补以往学习所欠缺的中国历史细节,感受中华文明屹立五千年的博大精深。(图/文 李俞柔)

在故宫合影

[编辑:王宇]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