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同根同源 两岸青年自信自强——台胞青年冬令营两岸婚生子女分营在吉林开营

2024年01月29日来源:台胞之家网

部分营员在两岸青年联欢晚会上主持、表演
  1月23日,全国台联第三十届台胞青年冬令营在吉林开营,两岸婚生子女分营同步开营。近30名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定居和常住大陆两岸婚生子女参加活动。

陈秋静发言
  两岸婚生子女营员代表陈秋静发言,“我在两岸家庭中长大,尽管两岸有些许的生活差异,但我们语言相通、历史相连,两岸亲人带给了我同样温暖的爱。我曾接触到许多两岸青年,有第一次来大陆读书的台湾朋友,也有和我一样的两岸婚生子女。原本陌生的我们,总是有着说不完的两岸话题。我坚信,不管我们来自祖国的哪里,跨越山海,相向而行,两岸青年都是同路的追梦人。”在随后举办的两岸青年联欢晚会上,营员们合唱歌曲串烧,身着汉服带来一场华美汉服朝代秀展。晚会由两岸婚生子女营员赖品霖与吉林大学志愿者共同主持。

讲座现场
  一袭汉服魂牵千年梦,萦情各朝风华,参加汉文化专题讲座;前往查干湖感受鱼猎文化,奔赴一场冬捕之约……
  23日,营员们走进吉林大学展开一场文化之旅。长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金海峰首先为大家带来以“新时代 新文化 新国学”为主题的讲座,从中国传统文化诠释新时代的“传承性、创新性、引领性”,带领营员推开国学这道门,引经据典用国学中蕴藏的智慧结晶指导实践生活。“请问哪位同学之前穿过汉服呀?”随着一位身着汉服的老师走进教室,大家走进了汉服世界,了解汉服的起源、演变历史、基本特征,学习传统礼仪。
  “汉服文化近期在网络上很流行啊!很多岛内青年也都很关注这件事情!”营员林子馨对记者表示,自己一直对汉服很感兴趣,汉服是传统民族服饰,经历了各朝各代的演变。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希望以后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将汉服文化发扬光大。
  “我在西安拍过一次汉服写真。汉服对我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可能因为我是华夏儿女,内心里对中华文化有着深深的向往。”营员陈佳瑜认为,这场沉浸式体验学习让她真正地感受到汉服背后所蕴含的历史魅力。中国传统的美,应该让更多的人欣赏。

营员们在查干湖感受渔猎文化
  “呼来——呼来”,沿袭了数辈的“祭湖醒网”仪式古老而神秘;伴随着一群马儿转圈拉动绞盘将渔网拖出,“出鱼了!”在一阵阵欢呼声中,营员们纷纷被这场冰湖腾鱼的精彩画面所震撼。 24日,营员们来到白色圣洁之湖——查干湖,这里迄今保留着北方少数民族最原始的捕鱼方式。
  随手拎起一只刚捕捞上岸的鱼,营员们惊呼“还在蹦!”“在这么厚的冰层里还能捕到鱼,太神奇了!”从台湾到东北,营员彭思茵站在冰面上冷得发抖地说道,短短的时间内,我经历了30多度的温差,这里果然是美丽“冻”人啊!之前我只在电视上看过,当真正地踩到冰面上,站在冰雪世界里,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我要拍很多照片分享给我岛内的家人和朋友,希望他们也可以过来感受一下东北的风土人情。”
  随着马头琴的声音在查干湖鱼皮艺术馆内悠扬回荡,营员们在欣赏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盛宴后,纷纷被馆内的鱼皮画、鱼皮项链等精美的工艺品所吸引。在这里,营员们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鱼皮项链,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

营员们制作鱼皮项链,体验渔猎文化
  “没想到这么难,需要一针一线地缝制。”营员刘家甄边制作边感叹,之前不知道鱼皮还能制作成艺术品,希望鱼皮制作的技艺能被更多的人熟知,让大家看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传承好。
  25日,营员们来到吉林市丰满劳工纪念馆,跟随着讲解员的讲解,一起回顾了中国抗战史以及中国水电发展的沧桑历程。
  吉林市丰满劳工纪念馆建成于1963年,位于原丰满“万人坑”遗址,该遗址埋葬着1937年至1945年间为修建丰满大坝被日军奴役致死的万余名劳工遗体。纪念馆由劳工苦难史展厅、纪念碑、“慰灵塔”以及尸骨厅等建筑组成。

参观现场
  当看到馆内一幅幅触目惊心的代表着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照片,一件件残破不堪的历史文物时,很多同学默默地流下了泪水。彭思茵表示,在台湾曾经了解过关于日军侵华的历史,但知之甚少。看到这些详尽的史料非常触目惊心、无比震惊,心情特别悲愤。
  营员臧正贻驻足在图片前看得非常仔细。他感慨道,“静静流淌的松花江,见证了中国劳工的血泪;高高矗立的丰满大坝附近,埋葬了无数中国劳工的尸骨。看到这些,我更觉得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两岸和平值得珍惜。”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铭记历史、奋勇前行。营员们纷纷表示,台湾青年应该以史为鉴,珍惜和平,从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携手共创未来。 (文/图 王宇)

合影
[编辑:王宇]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