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天津的故事 | 一位在津老台胞爱国爱乡的故事

2023年06月06日来源:

  黄莲珠,一位荣获抗美援朝纪念章的巾帼英雄志愿军女战士,其外祖父在台湾被日本侵占后,不愿当日本人的“顺民”,携全家从台湾淡水回到福建厦门定居,黄莲珠的青少年时期是在祖国大陆度过的。1950年夏至1953年7月,她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参加了鸭绿江、上甘岭战役,勇赴死亡地带抢救伤员、用鲜血挽救重伤的战士,穿越火线为前线运输弹药...战争结束后她回到地方定居天津,在教育战线发挥作用,为第二故乡发展奉献后半生精力。她用女性的博大胸怀和对祖国深沉的爱诠释了忠诚于党、奋斗终身的誓言。以下,就让我们从《志愿军女军人》一书主人公之一、抗美援朝女战士黄莲珠同志的回忆录开始,一起走进她爱国爱乡故事中的一个光辉片段。

  

  一、从宝岛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毅然踏上保家卫国的革命道路 

  我生于1933年,祖籍是台湾省淡水。祖先是郑成功东征台湾时,随义军到台湾的。我的外祖父是台湾爱国人士林叔庄的家庭医生。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他不愿当日本人的“顺民”,携全家到福建厦门定居。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我就读于大同中学。一九四九年,一心向往革命的我考入华东军政大学,参军入伍。一九五O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四军文工团,并曾参加话剧《保尔·柯察金》的全军巡回演出。 

  一九五零年夏,当时新中国战争创伤严重,百废待兴。而美帝国主义却在朝鲜半岛上大肆侵犯,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把炸弹投在了中国境内。面对严峻的形势,党中央,毛主席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尤其是那些热血青年纷纷光荣地加入了志愿军的行列,我也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一九五二年九月,那是一个夜色朦胧的夜晚,我所在的部队集结在鸭绿江边。首长宣读了彭德怀司令员的命令,指示我们向前进发,横跨鸭绿江。战士们佩带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胸章,背靠祖国,发出庄严的宣誓。我背负起几十斤重的装备,高高卷起裤脚管,毫不犹豫地赤足淌进冰冷刺骨的鸭绿江,开始了千里夜行军。 

  神圣的使命感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进。大家冒着敌机的昼夜空袭,翻山越岭,夜行昼伏,风餐露宿,雨雪兼程。行军途中困难重重,我的双脚满是血泡,血泡破了,血水将皮肤和袜子粘成血痂,疼痛难忍,我顽强地紧随部队前进。经过二十几天长途跋涉,部队抵达朝鲜海岸元山汇合鱼隐里一线,执行保卫元山要塞正面海岸防御任务。一九五三年元旦,部队又奉命开赴五圣山,奔赴上甘岭前线。十几天里,我们以艰苦卓绝的夜行军征服了四百里的冰雪之途。一九五三年一月中旬,部队胜利按时抵达举世闻名的英雄阵地——上甘岭。 

  二、穿越獐谷死亡地带运送伤员,奉献热血救死扶伤的“南丁格尔” 

  我所在二一四团后勤处设在獐谷。獐谷,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距离前沿阵地仅七公里,杳无人迹,是一片荒凉的山丘,但它的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军、师两级的后方,也是一线作战部队输送给养、武器弹药和运转伤员的必经之路。为此,敌人实行了重点封锁,进行定时和不定时轰炸和炮击。我们进驻阵地不久,敌人就向我阵地发起了强攻。第二天晚上九点多,接前沿指挥所急电:后勤处务必于拂晓前,组织两个担架排到上甘岭阵地抢救伤员。当时,由后勤处到担架连的电话线被炮火炸断,任务紧急,刻不容缓,只能派员亲自到担架连传达命令。领导决定派我去完成这个紧急而又艰巨的任务。领导说,要完成这个光荣使命,首先必须通过眼前这条死亡公路,还要翻越一座敌人经常空投特务的山峰,我们相信,你能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出色地完成任务。领导派通讯员小王给我带路。小王背着一支冲锋枪,我手握已经上膛的五一式手枪,每人还各带两颗手榴弹。出发前,领导给我们下了死命令:不当俘虏,完成任务,活着回来。我和小王在敌人的炮火缝隙中穿行。绊倒了,滑倒了,爬起来接着向前冲。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担架连。担架连几位领导看到站在他们面前传达紧急命令的,竟是他们所熟悉的小黄老师,都赞叹不已。看着两个担架排在连长亲自率领下出发了,我笑了。我和小王在拂晓前胜利地返回了驻地,受到了嘉奖,领导和同志们都夸我们是好样的,不愧是最可爱的人。 

  担架连将大批伤员输送下来,团后勤包扎所急需大量救护员。于是,我又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战地白衣天使。领导分配给我的具体任务是填写伤票。其间,我积极给伤员喂水、喂饭、洗脸、擦身、换洗血衣,甚至为伤员端屎端尿;我把伤员的英雄事迹,编成顺口溜、快板书以进行宣传工作;我还为伤员们唱歌,说笑话,编故事安慰鼓励伤员,分散他们对伤痛的注意力,减轻他们的痛苦。照料伤员的工作,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不算什么,可对于我们这些搞文化教育的花季少女来讲,要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帮助年轻战士,是需要感情和勇气的。没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是不可能自觉地为他们服务的,只有真正地把伤员看成自己的亲兄弟,就不会感到不好意思。特别是因为我有了在炮火中去传达命令的经历,对生与死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感受,就什么顾虑也没有了。有一次,一位重伤员需要立即动手术,急需大量血浆,而血源紧缺。我一听到这消息,立即主动跑到手术棚门口,要求献血。军医们考虑到我已经连续几天参加抢救工作,身体又很瘦弱,不忍心抽我的血。再三恳求下,我的200cc鲜血终于输进了这位重伤员的身体中,伤员得救了。我用自己的鲜血,在关键时刻救活了一名战士,为此感到特别自豪。 

  三、战争中锻造出勇毅坚忍的女战士,上甘岭上迎来胜利的礼炮 

  为了前沿,为了胜利,我们和男同志一样,把个人生死安危置之度外,积极参加火线运输。夜间背弹药、给养上前线,采用每人间隔几百米的接力运输。路程虽然不长,但这完全是在敌人飞机和火炮控制之下的,而且走的还是陡峭的山路。每箱炮弹有五、六十斤重,我们艰难地在山路上攀爬。我们背的是炮弹呀,只要被击中,马上就会粉身碎骨!有一次,我手脚并用地爬坡,突然摸到一把粘糊糊、毛茸茸的东西,借着照明弹,抓到眼前一看,吓出一身汗——是一位女战士梳着辫子的小半个头颅,我吓得赶紧撒手,却连大气都不敢喘,更不能喊出声来。定了定神,紧跟运输队又向前爬去。由于长时间在极其艰苦潮湿的坑道里生活,我的双腿差一点致残。但是,战争已经把我的思想锻造得愈来愈成熟,我把战胜病魔当成一场新的战斗,用坚强、乐观的态度,主动积极配合治疗,用歌声来抗拒体内的病魔。在医院,病友们都喜欢听我唱歌,有的叫我喜鹊、有的称我黄鹂鸟。经过大夫的精心治疗,我的双腿保住了。 

  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三日午夜,在朝鲜五圣山坑道口,我亲耳听到中国军队几百门卡秋莎火炮的齐鸣声,亲眼目睹了火炮放射出的火焰将上甘岭的天空映得通红,胜似满天壮观的彩霞。我的眼眶湿润了——这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礼炮!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旗帜,出动了六个兵团,二十八个军,战胜了美欧亚十六国联军,使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遭到严重挫败。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民族谱写的英雄史诗,是中国人民时代精神的凝聚、是人民共和国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我在朝鲜这块热土上,浴血战斗了两年半的时间。我为自己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无私地奉献出青春,经受住战争的考验,接受血与火的洗礼而感到无比自豪。在战场上,我多次受到嘉奖,并荣获抗美援朝纪念章。我的回忆文章《自豪的经历,难忘的岁月——一个女志愿军的回忆》,被节选收录《志愿军女军人》一书,全文在多种刊物连载。 

  后记:一九五五年,黄莲珠同志回到地方,先是在上海公安战线工作一段时间后,就长期投身到天津的教育战线工作中。“在朝鲜战场的经历使我牢记着自己的荣誉和使命,将后面几十年的生命融入和天津的渊源之中,血染的勋章,永远指引我向前。”她把在战争中锻造出来的坚定意志、保家卫国的崇高信仰投入到第二故乡、新的革命岗位上。直到上世纪90年代离退休,她在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中度过四十余年奋进的人生年华。在国家公安战线上,她展现巾帼不让须眉的勃勃英姿,以军人的勇气和信仰践行对祖国立下的誓言。在天津教育战线上,她经历好几所中小学的教育工作,从不以曾经的贡献作为争取名誉的筹码,从一名普通教师做起,逐渐成为高级教师、副校长。她把满腔热忱转化为浇灌祖国花朵的心血和甘露,常年如一日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勤勉工作教学严谨、师德高尚,这些品质让她在河东区教育系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黄莲珠,这位抗美援朝的英雄女性,用自己的半生精力为天津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军功章上,一半是她作为军人铸就对国家的忠诚,一半是她作为在津台胞对家乡的真挚情怀。 

  让我们记住黄莲珠这个名字,铭记她用一生忠诚、甘于奉献、勇于奋斗书写的爱国爱乡光荣历史。

(作者:黄莲珠)
[编辑:顾美程]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