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天津的故事 | 用医者仁心温暖患者病痛,是我对天津最深的爱

2023年07月25日来源:

  

  我叫涂佑旭、祖籍台湾苗栗市,是一位医者,在台湾念大学的时候接触了一些中医的内容,对于中医的针灸和脉诊治病颇有兴趣。听同学说毕业后可以持同等学历申请到大陆中医继续读本科,他还向我推荐天津中医药大学,说有很多台湾的青年选择天津。多数人的选择,必然是有合理性的。于是对中医的热爱+一个憧憬的城市,凭这两点原因,我那时就心心念将来一定要来天津学习。后来两年入伍的历练,让我树立了坚定的人生目标,申请入学的过程也比较顺利,我兴冲冲打好行囊,来到我的目的地天津、一个开启我人生新程的第二故乡。

  一、初尝针灸治疗成效,坚定了我从医的信心 

  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念书期间,我对针灸特别感兴趣,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平时除了去医院跟着老师学习之外,自己还研读了众多有关针灸方面的医书,融会贯通、去芜存菁,从而奠定了深厚的从医基础,甚至对于一些医院不会使用却疗效很好的特效穴位治疗法也达到精通的水平,这是我后来用针刺治疗疾病效果优异的原因。 

  记得大三那年春节假期回台湾,我母亲的同事因为反复坐骨神经痛数月,导致严重失眠、行动不便和一些其他不适的症状,中医、西医结合治疗好几个月,依旧反反复复,到后来连吃药也不管用了。我主动提出运用在天津的所学为她去除病痛,阿姨半信半疑地答应了。针灸治疗第一次后,隔天她就开心地告诉我,昨晚是她这几个月以来睡得最好的一次,而且疼痛缓解了大半。接下来再经过几次治疗,她的病竟然完全康复了。她是我独立治疗的第一个患者,所以在之后几个月我频频询问她的恢复状况,得知没有再复发。之后的几年,我每次回台湾,就有一大群的亲戚、邻居和我母亲的同事都来找我做治疗。这就是一传十十传百的威力。 

  也是在大学期间,有一次我作为台生代表参加天津市台联组织的夏令营,途中一位来自岛内的同学因长时间坐大巴晕车,头昏目眩、痛苦不堪。在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我及时拿出随身带来的银针,扎在他的手腕几处穴位上,几分钟之后那位同学的症状缓解,后来的几天都生龙活虎。大家也知道了中医药大学有一位台湾学生针灸技艺不错,后来的数年间经常邀请我参加活动,我一度成为来学校就读台生的“大学长”。这些经历坚定了我选择医者职业的信心。 

  二、医者以一颗仁心为本,这是职业教给我的道理 

  硕士二年级的时候,我就顺利取得了医师执照,博士毕业之后,开始在几家医院多点执业,病人很多,逐渐积累起自己的人脉。在多年行医的经历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遇到患者因为对病情不熟悉而被错判、误判病情的情况,做了很多没必要的检查,不但花费了很多金钱和精力,还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后来辗转听到别人推荐来到我这就诊。我于是发现,本来几天就能好的病症不仅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解决他原本的问题,甚至还有病情随时加重的风险。看到病患身心痛苦,实在令人痛心。于是我更加坚信医者仁心这个古老的职业法则,我决定,用我的实际行动践行我行医的初衷。

  2017年,我选择在天津老中医医院固定看诊,同时参加医院举办的义诊活动,患者络绎不绝,有时候一天就要接诊六七十位患者进行针灸推拿。常年面瘫的阿姨、看书近视的孩子,工作中损伤腰椎、颈椎的顶梁柱,我用自己的医术为他们本人和他们的家庭带去了新的希望。几年来的从医生涯,我成为院里获得锦旗最多的医生之一。很多新病人是老患者口耳相传带来的,看着他们满怀期待和充分信任的眼神,我感到那是比锦旗更加温暖的口碑。它们激励着我愈加努力,甘于奉献。

  三、用实际行动回报天津对我的培养 

  除了参加本院的义诊活动,2017年7月,我去松原义诊。外地义诊的情况是人更多,患者情况也比较复杂,我们必须快速地诊断病情,然后就要扎针做治疗。有一次,我们的医疗团队一天接诊了七百多位患者,我一个人治疗了一百多人,我用小小银针把很多严重患者的症状快速缓解了大半。大家口耳相传,之后的几天很多人直接就来找我做治疗,当他们摆脱病痛的折磨,用心说出“天津的中医很厉害”这样的夸赞时,我深切地感受到医者的高尚和伟大,我甚至发现自己是一个潜在的工作狂,用我的能量来为患者创造奇迹,这就是我的梦想。松原这次义诊让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我应医院号召主动参加和平区的大筛,无论寒暑易节,不管白天还是星夜,只要有召唤,我就积极响应。无论穿上医生的制服、还是抵御疫情的大白防护衣,我都是一名为群众服务的医者。

  回想我在天津的经历,自从2004年来津求学,到现在已经将近20个年头了,我在天津成家立业,娶了一位美丽端庄的天津姑娘,有了可爱的孩子。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在今后的医者生涯中为天津人民做更多的服务,为患者解除更多的病痛,做一个融合两岸同胞骨肉亲情,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早日实现作出贡献的涂医生。

  (作者:涂佑旭,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天津老中医医院医师。)

[编辑:顾美程]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