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医心 医缘相连—— 第二届“医心医路·同心同行”常住大陆台湾医师研习营侧记

2024年05月08日来源:台胞之家网

合影

  如何取得医师执业资格证?台湾医师如何参与规培?……“这次活动给了我宝贵的答疑解惑机会,在与学长、学姐的交流中,很多困扰都迎刃而解,我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更多发展可能。”有营员对记者说。

  4月26日至30日,第二届“医心医路·同心同行”常住大陆台湾医师研习营在福建漳州、厦门举办。5天时间,近50位大陆常住台湾医师、医学专业学生及两岸婚姻家庭医师进行两岸中医药融合发展交流座谈,在片仔癀博物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等地,学习了中医药一脉相承的悠久历史;参与义诊活动,同大陆医师切磋交流;参访三平寺、白礁慈济宫,让两岸传统中医文化同根同源的观念深植其心。

  这是一次融合沟通的相聚

开营式现场

  4月27日,研习营在漳州正式开营。全国台联副会长、福建省台联副会长曾旭晴,福建省台联秘书长、联络部部长刘顺平,漳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办主任陈东海,漳州市台联党组书记肖永红等出席开营式,全国台联台胞部副部长陈湛主持开营式。

曾旭晴(左)、陈东海(右)致辞

  曾旭晴表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去年9月发布以来,福建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构建福建全域融合发展新格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让台胞放心来、融得进、发展好,可以说是情谊满满、干货满满、信心满满。台湾医师、医学生群体是大陆惠台政策的体验者、受益者和宣传者,可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舞台上发挥优势、施展才华。希望本次活动能为台湾医师、医学生们搭建好政策传导、交流沟通、意见反馈平台。更将一如既往发挥台联组织作用,助力常住大陆台胞在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为大家在祖国大陆创业、就业、求学等做好服务。

  陈东海说,漳州大地自古名医辈出,他们仁心仁术、行医济世、救死扶伤,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有的甚至被敬为神明,在海峡两岸立庙供奉,这是两岸神缘的历史印记,也是两岸医药同源的有力见证。历届漳州市委市政府秉承尊医重道的优良传统,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促进海峡两岸医药领域深层次合作和人才交流,为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共同保护传承祖国中医药事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希望各位台湾医师和青年朋友们以本次研习活动为契机,为漳州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两岸医疗交流与合作献计出力。

营员代表陈柏叡(左)、陈诗谕(右)发言

  “通过研习营中的交流,我相信可以帮助各位开拓视野和格局。”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副主任医师陈柏叡,作为医师营员代表发言。他不仅是连续参加两届的研习营营员,更是研习营的发起倡导者,分享在大陆求学、逐梦中把握大陆发展机遇、深耕医学领域的感人故事后,他说,“期待通过活动带领两岸同胞走访大陆各地,进一步促进两岸医药领域深层次合作和人才交流,开创两岸中医药融合发展的美好未来。”

  医学生营员代表、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在读博士生陈诗谕表示,通过此次机会,沿着中医药的历史长河,追寻先人们伟大的足迹,开拓学习视野,让她倍感珍惜。“身为新一代的祖国青年,我们需追根溯源,不忘初心。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同行,就一定能共创两岸中医药融合发展美好未来。”

  这是一场仁心仁术的交流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漳州市中医院的大厅墙壁上挂着这样醒目的标语,医师们也在用行动践行这句话。在这里,营员们开启了一场涵盖内科、骨科、皮肤科、妇科等科目的义诊活动。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幼学少年,皆慕名而来,义诊开始前,候诊室里就已经排满了前来诊疗的患者。

义诊现场

  深受恩师影响的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赖彦升,从医以来一直坚持义诊,他说,义诊不仅能够帮助生活在偏远地区的百姓及时发现病症,还能让参与义诊的医学“小火苗们”依托临床实践,学习到更多两岸中医技艺精髓,通过他们促进两岸中医技法切磋、交流、融合,让中医薪火相传。“什么时候出现的头痛?”“这个症状持续多久了?”“平时有哪些习惯?”望、闻、问、切,义诊期间,面对每位患者,赖彦升都认真号脉,轻声询问,温柔细致地进行检查,在他看来,医生不仅要会对症下药,更要能获得患者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博士闵楷家的诊室里,满满一屋子患者或坐或站,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正在留针。“来的时候不能动,现在胳膊已经可以抬起来了。”针灸过后,有患者这样反馈。这是闵楷家第二次在研习营中进行义诊了,这次他不仅特意请假赶来参加,还动员了同为医生的妻子一起加入,“来大陆后,台联等相关部门给予了我很多关怀和帮助,我想通过参加两岸交流活动、进行义诊的方式回馈祖国。”看到国家逐渐加大培植中医力度,百姓也越来越信任中医,闵楷家对中医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他说,希望可以将自己的技术申请非遗,帮助更多百姓,让针灸手法代代传承。

  这是一段追寻信仰的旅程

参访三平寺 探讨义中禅师传承至今的药方

  在漳州市平和县境内,有一座始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刹——三平寺,这里每年吸引上百万两岸信众前来观光朝圣。三平寺的开山祖师为唐代高僧义中禅师,即民间所尊称的“三平祖师公”。义中禅师在平和创建三平寺,为百姓急难救助的故事广为流传,是许多两岸医者心中的信仰与追求。

  “激动”一词用来形容营员们到三平寺参访的心情十分贴切,当看到义中禅师传承至今的药方时,营员们自发聚在一起仔细研读起来,“精准把控计量,药到病除,义中禅师的医术值得我们后世医者深入研究学习。”泉州晋江德壹堂医师洪毓嬬说,在工作人员的细致解说下,她对义中禅师的医药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中医药理有了更透彻的了解,也更加明晰了两岸三平祖师文化信仰的一脉相承,明白两岸同宗同脉、同根同源的文化信仰,正寄托着两岸同胞的亲情与乡情,希望两岸同胞通过共同的民间信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参访白礁慈济宫 座谈交流

  同样受两岸民众共同信奉的还有保生大帝——在台湾仅次于妈祖的第二大民间信仰。不少营员来到医神吴夲祖庙白礁慈济宫,第一件事就是鞠躬行礼。源自于北宋医术精湛、慈怀济世名医吴夲的保生大帝信仰,随着时间推移,早已不再仅仅是求一张药签保健康的符号,而已经化作两岸民众心中的精神力量。

  “从小就听着保生大帝治病救人的故事长大。”少时便与保生大帝结缘的福建中医药大学台生苏圣雯,一来到白礁慈济宫就倍感亲切,她说,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成为像保生大帝一样拥有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医生。

  一些营员随当地信众一同求了药签,但当大家翻看对比古方后,却发现药材剂量竟较以前翻了两三倍,从事生物科技行业的营员许富伦解释说,现代中药干燥技术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他已经突破了“25度干燥技术”——25—28度间完成干燥,能让中药材最大程度保留营养价值。“中药好,中医才能好。”许富伦在与当地医者交流中医理念时深受触动,研习营行至一半,他就已经与漳州非遗项目日安堂“正骨疗法”传承人花仍钦建立联系,表示愿意将自己的技术无偿提供出来,期待让良方与良药结合,发挥中医药最大价值。

  这是一堂收获发现的课程

参访与交流 深入感受厦漳两地中医文化

  名医辈出,名药荟萃,研学期间,营员们深度感受漳州、厦门两地中医药发展。与厦漳两地台胞及有关部门进行交流座谈,了解当地中医药发展和惠及台胞政策;参访片仔癀博物馆,学习传统制作技艺,了解中医药文化的一脉相承、博大精深;赴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现场研习,通过学习中医药文化历史,领悟中医药文化理念;走进林巧稚纪念馆,在重温林巧稚大爱且温暖的一生之后,真切感受医者仁心的精神内核。

  漳州有“名医入漳”的圆山计划,厦门也有多项试点和多角度政策支持。营员们在厦门的“两岸医界交流分享会”上了解到,随着《意见》的出台,厦门不断推动两岸医疗领域交流交往和产业的发展,以期吸引更多台湾高质量医师和医学生赴厦工作学习。

  在聆听当地有关部门的惠及台胞政策宣讲和台胞的亲身经历后,营员们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湖北中医药大学台生梁晋玮欣喜地告诉记者,经过与前辈们交流,再结合厦门友好的中医发展环境,他已经决定2个月后到厦门发展了。他说,多亏了这次研习营活动,让他同从事医疗行业的台胞们拉近了距离,也让他对中国古代科学瑰宝的中医药学了解更加深刻,“身为华夏儿女,我们有责任去保护传承它,不要让珍贵的中华民族遗产失传!”

  “台联是我们台胞的家。”这是陈柏叡在活动中屡次说的话,他说,在台联大力推动下,研习营有序开展,成为了属于所有台湾医师拓宽认知见解,走出象牙塔、融入社会的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与同侪交流,同前辈请教,更能向台联大家庭反映困惑。活动中他不断将活动报道转发到各个台湾医师群里,让更多人了解、加入这个大家庭中,共同为两岸医学融合交流尽一份力,“希望活动可以一届届地办下去。”(文/图 李思凡)

[编辑:李思凡]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内大街甲188号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投稿邮箱:chinatailian@163.com

京ICP备19007825号-1